什么是律宗

道宣的四分律宗,是依大乘唯识圆教而立义。并主张四分律宗通大乘说,从律文中,有五种理由证明:

(一)沓婆回心:沓婆证阿罗汉后。求坚圆法,回心向大。

(二)施生成佛:戒本末偈云:施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

(三)相召佛子:序文有诸佛如是行,佛子亦如是。

(四)舍财用轻:舍堕戒中,舍财后僧不还,犯轻罪。

(五)识了尘境:妄语戒的见闻知觉的了别,通唯识义。

戒有四科:

戒法:圣人制教名法;

戒体:纳法成业名体;

戒行:依体起护名行;

戒相:为行有仪名相。

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戒的内容广泛,以止作二持摄尽。止持是约戒条,止一切恶,不该作者不作。作持是约体道办事,修一切善,诸如受戒、说戒、安居、自恣、忏罪等。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大乘菩萨戒,不同小乘戒。声闻戒唯人得受,大乘戒诸趣通受;声闻戒有受有舍,菩萨戒有受无舍,是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主要体现在三聚净戒上:

(一)摄律仪戒,七众所受别解脱戒;

(二)摄善法戒,奉行一切善法;

(三)饶益有情戒,广修善法以利益众生。

前二自利,后一利他,合为二利圆满。虽只讲戒,而与定慧相连。如把心停止,不起妄念,摄意业为定,详细观察思维,此应作,彼不应作为慧。如盗戒具三净戒:自不起盗心并防护为摄律仪戒;见有盗机而维护为摄善法戒,转告保护为饶益有情。其他戒也一样,一戒一行圆观解,具足一切行即为大乘妙行。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放生要念什么佛号

放生要念什么佛号

问:放生要念什么佛号? 海涛法师答:放生除了念七佛如来,可以再加一个宝髻如来,众生听了可以生天。 如果要持咒语,最标准的就是唵嘛尼呗美吽六字大明咒,可以让众生脱离六畜轮回; 还有一个护生咒,是宝髻如来...

说法者与听法者应持何种态度?

说法者与听法者应持何种态度?

  编者按:你是否聆听过高僧大德开示?或是某位师父说法?你的感受是什么?能够有缘听闻佛法实属不易,佛法是世间的光明。 【原文】   闻法者,对说法人作医王想,作拔苦想,作说法甘露想,作醍醐想...

财富不是越多越好吗

财富不是越多越好吗

问:财富越多越好,即使自己用不完,放在那里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和保护。不是吗? 索达吉堪布答: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寻财苦,当知财具无边祸。身外之物的一切资财都需要寻觅、守护,是遭受损害、心不喜乐、生起贪...

学戒研教为何感受不到法喜

学戒研教为何感受不到法喜

问:弟子平时学戒、研教时,常感觉脑袋、眼睛很累,妄想很多,经常思维其中的法义,在日常生活及念佛中也不断冒出所看的教义。请法师慈悲,开示弟子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大安法师答:学戒、研教应该感到法喜充满...

在家人应不应该看电视报纸

在家人应不应该看电视报纸

问:现在打开电视、报纸,每天报导的都是色情暴力、天灾人祸的新闻,每次看到心里都不是滋味。修行人是否不应该看? 大安法师答:说起这个也都是五浊恶世的一种浊乱的情况,每天的电视、报纸、媒体都在谈这些恶的事...

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问:有时听闻佛法,觉得道理非常好,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境界的时候,却派不上用场。请教大师,怎么办才好? 星云大师答:佛教讲说时似悟,对境生迷。有时候自己想要这样、想要那样,但是境界一来,就无法自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