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楞严》豁然开朗入奇境

  编者按:近代高僧倓虚法师,与虚云法师、太虚法师合称为中国近代佛教界的“三虚”。《影尘回忆录》是倓虚法师口述自传,由其弟子大光法师私下记录而成,记录倓虚法师从出生到1948年的传奇经历。倓虚法师在结束谈话时,引《楞严经》:“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下面这则故事,讲的是倓虚法师讲述自己出家之前,遇到一位学佛之人,因为苦读《楞严》,无意之间进入奇特境界,并且超度六位冤亲亡魂。

  精进诵经持咒,心静体会自然。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我在药铺里,一方面行医,一方面看善书,后来研究佛经。当时有刘文化、王凤仪两个人和我很要好,他们都是朝阳人。刘文化也是和我一样信一些外道,好参方,他曾经参谒过海城牛头山性亮老和尚。

  宣统二年,刘文化到北京去请经,住嘉兴寺,共一个多月。文成和尚对他很好,还有个老和尚对他说:“开慧《楞严》,成佛《法华》!”这样刘文化的信心就更加坚固了,他像唐僧取经似的回来,大伙都很欢喜!自从在北京请了《楞严经》之后,我们大伙没事就看,得工夫就研究;可是里边有些很生涩的句子,还有一些名词,看几遍也不懂。继续再往下看,还是不懂。

  那时候因为附近没有知道佛法的,也无从去请问。营口西边有一个西大庙,里边有一位老和尚,我们都到那里去请问,他说:“经还能讲吗?我只听说有念经的,没听说有讲经的。”原来这位老和尚也是糊里糊涂的,和我们程度差不多,听他说这话真像一个笑话!从他那里请问了之后,他不明白,我们依然还是不明白。没办法,还是继续往下看,不懂,继续又看了七八年工夫,对于内里的正文都熟悉了,对文里的条贯大义也渐渐明白了。然而所领会的意思都不甚彻底,前后文义虽熟,究竟也不明白他的宗旨在何处。

  向来刘文化比我们都心诚,平素他就有个魔道劲,看不懂就在佛前磕头,跪在佛前求智慧,昼夜这样干!佛法这件事情,看起来似很难,如果念头正,心理专一,把一切执着看得开、放得下,也不很难,只要你有诚心,能长久的去行。刘文化看《楞严经》看的像入了魔一样,往往整宿整宿的在佛前求,果然他得一种灵验!

  有一天他在药铺里看《楞严经》,对面坐着一位给药铺里管帐的先生,姓黄叫黄聘之。他两个人相距很近,黄正在低着头写帐,刘文化看经像入定一样,心里豁然开朗!眼看在亮光里现出一种境界来:有山河大地,楼阁宫殿,周匝栏楯,清莹澄澈,俨如琉璃世界一般;还有一些天龙鬼神,护法八部,手里各拿着宝杵在虚空伫候着;自己平素所住的这个污浊世界已完全看不见了!

  刘文化觉得很纳闷、很奇怪!正在看得出神的时候,忽然来了两个鬼,而且这两个鬼还与刘文化认识。原来这两个鬼在世的时候和刘文化都不错,后来因为打地亩官司,他两个因为打输气死了。刘文化虽然官司打赢,可是为争一点地气死两个人,自己想想没意思,很后悔,于是把家庭交给他弟弟管理,自己出门访道寻师,开始禁绝酒色财气。因为忌色的缘故,夫妻之间失和,他女人气死了,女人一死,还有一个小姑娘也随着死了。自此以后,刘文化觉得更伤心。又没什么挂碍,就天天住在我那个药铺里,诚心敬意地看楞严经。现在既然遇到这么一种境界,又看见来了两个鬼,不但不像生气那样,而且来到刘文化跟前跪下了。

  这时刘文化有点害怕的样子,就问:“你来有什么事?”

  “请你慈悲!”两个鬼说,“我们来求你超度我们。”

  刘文化想:“既是要我超度他,必定不要我偿命了。”可是他又犹豫似的对那两个鬼说:“我自己还没解脱,怎么能超度你呢?”

  “唉!”那两个鬼又哀求似的说,“只要你能答应一句,我们踏着你的肩就可以升天了。”

  刘文化想:“既然不要我偿命,我答应一句,还能升天,这何乐而不为呢?”就顺口答应了一句:“好吧!”

  两个鬼走过去,踏着他的肩膀,一齐都飘然升天去了。

  不一会,他死的那个女人怀里抱一个小闺女也来了。这一次来不像先前那两个鬼一样,她来到跟前很喜欢,把那个小姑娘往地下一扔,就磕头求度。刘文化答应了一句,他女人和他那个小孩也踏着肩膀升天了。

  刘文化这时候很诧异,自己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忽然他过去的父母也来了,见了他很欢喜的,并没跪下,彼此说了几句话,也踏着他的肩升天去了。

  对于这些境界,刘文化看得明明白白,所说的话也记得很清楚,究竟也不知是如何一回事。正在这样思量之间,忽然境界不现了。屋子里寂然无声,肃静得很,黄先生依然在对面的一张桌子上低着头写账。不但眼里没看见什么境界动作,就是在心里也没想到有什么事。转瞬之间境界不见了,他忽的站起来问:“黄大爷!(因为他岁数大,大家都是这样称呼他。)你刚才看见了没有?”

  “什么事!”黄先生抬起头来,像发呆似的反问了这么一句,并且又继续往下追问,“我没看见,刚才怎么的啦!”

  屋子里经过两个人这样一问一答,把一种沉寂的气氛冲破了。黄先生因为自己追问的话没得到刘先生的解答,也不再理会,依然低下头去写帐。刘文化以为刚才的境界黄先生也同样能看见,然而相反的他却没看见,刘知道是自己的密事,也就默不发表。

  后来他把这些事情都清清楚楚的私自告诉了我,当时我对他说:“这是破识蕴的工夫!识蕴破了之后,往往就能看到这种境界。在《楞严经》上不是说吗:‘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灵,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心经》上也说:‘照见五蕴皆空。’如果看经的工夫深,对五蕴上不起执着,遇到这种境界不算回事。不过,对研究经的工夫,固然要专,可是不要执着在这上边,如果有执着的话就要入魔了。”

  当时我恐怕他入魔,又恐怕他起执着,就随便这样告诉他。究竟他是否破识蕴。是不是与经文的意思相符。我因为那时还都在居士身份,也没去深加考虑,不过姑妄说之而已。

  责任编辑:闫秀勇

 

点我:

相关文章

胜则增怨

胜则增怨

  舍卫国东园的鹿子母讲堂外,有一株参天古树,树顶圆如伞盖,佛陀正在树下打坐。这时有一位年约半百的婆罗门,名叫婆罗豆婆遮,来到佛陀座前,不由分说的乱骂乱叫,禅定中的佛陀丝毫不予理会。  过了一会儿,佛...

八岁龙女即身成佛

八岁龙女即身成佛

  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娑竭罗龙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聪明伶俐、善根深厚,年龄才八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平凡的奇迹,“龙女”,大家都这样尊敬的称呼...

佛法典故:死亡,无处可逃

佛法典故:死亡,无处可逃

  讲一讲“四不可得”的典故  有四个兄弟都是修行人,而且都得到神通,有一天他们预知时至,知道七天后会死亡,就彼此商量以神通力逃避死亡的方法。一个遁入山中,一个沉入海底,一个飞升空中,一个是躲到市...

海涛法师:讲故事|蜜蜂的教诲

海涛法师:讲故事|蜜蜂的教诲

  很久以前,有一位已得大觉悟的佛,法名为「一切度王」,降到人世讲说法要。这时群众中有两位和尚,一位名叫「精进辨」,一位名叫「德乐止」,他们一起到一切度王的座前听闻法旨要义。这精进辨就是后来的佛陀...

《百业经》:(97)给孤独 依给孤独得佛授记

《百业经》:(97)给孤独 依给孤独得佛授记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

  参妙峰德云长老 问法得忆念诸佛  智慧光明普见法 证入发心住境界  善财童子自告别了文殊师利菩萨以后,直向南行,到达胜乐国,登上妙峰山。为了寻访这位行踪不定的德云比丘,善财童子经过七昼夜,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