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亲授窍门,让你的福报急速增长!

  

  阿育王的故事

  佛陀灭度后,印度出了一位阿育王,他统一了印度,但同时也造了许多杀业。后来,他皈依了佛门,成为佛教的护法。

  阿育王想要供养佛陀的舍利,但人间已经没有佛舍利了。他就去问他的国师。这位国师是个有神通的阿罗汉,他告诉阿育王说:“佛陀舍利只有在龙宫和天宫有,你想要供养,就去龙宫请。”

  阿育王就带了三万兵,到海边去喊,叫龙王把舍利拿出来。喊了很久,龙王也没有出现。

  这时阿罗汉跟阿育王说:“你虽然是人间的王,但龙王是护法部的王。他的福报比你大,所以你叫他,他不出来。”

  阿育王问:“要怎么做才行呢?”阿罗汉就告诉他:“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福报,比如去斋僧、行善,这样福报就超过龙王了。”

  阿育王于是便斋僧三个月。

  三个月后,阿罗汉告诉阿育王说:“现在你可以去海边向龙王求舍利了,你只需要带着一个侍卫去,而且只要三弹指,龙王就会来见你。”

  阿育王来到海边,三弹指后,龙王出现了,化作一个年轻人的形象,向阿育王鞠躬,并问他有什么事。阿育王把想要供养舍利的想法告诉龙王。龙王听后,就把舍利分给了他。后来,阿育王为这些舍利建了八万四千塔。

  阿育王问阿罗汉:“我带领三万兵去请,龙王都不出来,为什么我三弹指,龙王就出现了?”

  阿罗汉说:“不是三弹指的缘故,而是你的福报所感召的力量。福报的力量,胜过外在的自然力。”

  提升福报

  的方法

  福报的作用很重要,不管是修行佛法,还是做世俗事情,都要有福报。而福报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福报,一种是出世间福报。世间福报包括做世间的事业,获得权利、健康等;出世间福报,包括得遇佛法、修行办道、开悟心性等。

  不管是哪种福报,都要我们去修。我们要去亲近善知识、念经、念咒、念佛、磕头、供僧、供灯、印经、放生、施食、修庙、侍奉父母、禅修、道场做义工等等,总之,要修一切善,断一切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心性,这些实修既可以修世间福德,又能求出世间福报。

  师父说

  《地藏经》里说:供养父母舍一得万报,供养三宝舍一得无量报。我们以圆满的三宝为对境,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实践修行,清净自己的“身口意”,我们的生命就会跟佛连在一起。

  一旦融入佛的圆满功德海,我们就能转有漏的福报为无漏的功德,转不圆满的世智辩聪为无上的圆满智慧。这时再把所作的功德回向给家人,家人的命运就会转变:回向父母,父母的身体就会好;回向孩子,孩子的福报就会增加。

  福报包括世间福报和出世间福报,真正的修行人,虽不求却能自得世间福报;而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的人,所得的世间福报也无法和真正的修行人相比,更不用说出世间的福报了。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18、月光大国王布施头颅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18、月光大国王布施头颅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百业经》:(32)一只大虫 盗用僧物恒时受报

《百业经》:(32)一只大虫 盗用僧物恒时受报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灵隐寺·大智度论里的故事·玉女卖弄妖艳

灵隐寺·大智度论里的故事·玉女卖弄妖艳

  释迦牟尼当年坐在菩提树下时,魔王很担忧,乃派出三位玉女来。第一位名叫乐见,第二位名叫悦彼,第三位名叫渴爱。她们走前来现身,搔首弄姿,摆出各种媚态,企图诱惑这位菩萨(因为尚未成佛)。在这种情状下...

《百业经》:(76)迦叶尊者——功德无量世尊亲赞

《百业经》:(76)迦叶尊者——功德无量世尊亲赞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

破斋酬业

破斋酬业

  【现果随录】  昆山的魏应之,是子韶同族兄弟的儿子。崇祯庚辰年春天,他和子韶同睡,梦中忽然大哭念佛。子韶惊奇地问他原因,他说:「梦中到了阴府,看见冥官抱着生死簿到来,我的名字列在缢死簿上,下面...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5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5

  清潘氏  潘氏,是娄县人,嫁给了孙某。生四个女儿,智求,智禅,福庵,德庵,都信奉佛,受了优婆夷戒,劝母亲发心。嘉庆二十三年,潘氏七十九岁了。这时西林寺传戒,四个女儿又劝母亲去受戒,但因为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