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难关有哪些?九个

修行的难关有哪些?九个

  人生不易,在生活中我们总要历经很多的重重难关,而佛陀曾经也向弟子们开示过修行的难关。本篇文章就为大家略述一二,看看自己能闯过几关。

第一关:贫穷时也能布施

  第一关是说当我们处于贫穷时,是否还能生起慈悲心去布施众生?很多人出于对财富的执著,一听到布施,便以为是向自己要钱,从而心生不满:我都这么穷了,还让我布施!或是等我有钱以后,一定布施!

  但须知佛教讲因果业报,贫穷的因,根植在过去生的贪吝中,而贫穷的果则在当下显现。如果我们无视因果,继续吝惜布施,那么当下的果,也便成了未来贫穷的因。

  其实佛教的布施并非只有财富一种选项,只要我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愿意用言语、行为尽一份心力去帮助他人化解烦恼,都属于布施。

第二关:富贵后仍能学道

  第二关是说当我们富贵后,是否还能生起学佛的念头?或许有人会说自己远达不到富贵,但这一关还可以引申为当我们处于某个舒适区时,是选择安逸享乐,还是选择舍离欲乐、通过修行让自己变得更好?

  福报虽好,但如果终日享福而不知惜福、培福、积福,那么福报总有耗尽的一天,就像天道的众生在福报享尽后,将面临天人五衰,此时再去学佛为时已晚。而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与时间。

第三关:此生能与佛相遇

  第三关说的是此生有缘与佛相遇是很难的。就像悉达多太子出生后,前来为他占卜的阿私陀仙人痛哭流涕,因为他看到了太子将来必定成佛,但自己年事已高,恐怕将来无法听佛说法、随佛修行。

  如今距佛陀涅槃已两千余年,距弥勒佛下生也为时尚早,但佛陀留下的经典中依旧留存着他的法身慧命,而附佛外道、迷信玄谈也依旧在阻碍我们亲近正法。因此如果我们今生能够有缘接触佛法,诵读佛经、依教奉行都需仰赖宿世的福报与智慧,是非常难得的。

第四关:诵持经典、不忘初心

  第四关说的是我们是否有智慧能够诵持佛经、依教奉行?对于佛陀时代的人来说,因为经典都是口口相传,尚无成文的典籍,因此不光是诵持、听闻佛经也非常不易。

  如今虽然我们能够通过网络轻易地获取经书,但诵持佛经依旧不易。因为诵持既有用嘴诵读,也有用身心去行持。

  如果我们不理解学佛诵经的目的,总是在诵经这一形式上打转,也不去身体力行的运用佛经中的智慧化解烦恼,面对烦恼依旧束手无措,看与不看又有什么区别呢?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陀说持戒的重要性

佛陀说持戒的重要性

  佛陀涅槃时是如何教导弟子的?佛陀告诉众弟子,要已戒为师,戒是正顺解脱之本,能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原文】   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

沉迷是失败的酵母,沉着是成功的向导

沉迷是失败的酵母,沉着是成功的向导

  沉着者,充满自信;为人不轻浮,做事不慌张;气定神闲,镇定自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懂得未雨绸缪;提前充实自己的才华、品德、能力。所以说:自信者常沉着,骄傲者常浮扬。如果沉迷于游戏,则荒废...

佛珠的基本知识

佛珠的基本知识

一、佛珠也叫佛珠应该由母珠、子珠、隔珠、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佛珠一般由108颗念珠组成,在第7颗、21颗、54颗、87颗、101颗用其他颜色或大小的珠子隔开...

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有对应关系吗

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有对应关系吗

问:《佛说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九品往生有怎样的对应关系?没有舍家弃欲、行作沙门的在家居士修行净土法门有可能得上辈往生否? 大安法师答:对于《佛说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和《佛说观...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明贤法师答:现在的学佛人中常常有这样的论调,比如学佛总往寺院跑,还不如在家自己好好修行,或者我信佛,但是只皈依佛和法,不皈依僧,只做二宝居士,诸如此类...

如何积攒菩提资粮?四种积聚菩提资粮的方法

如何积攒菩提资粮?四种积聚菩提资粮的方法

  学佛是通过建立信仰,让我们在佛法智慧之光照耀下,断除无始以来的黑暗烦恼,在佛陀慈悲利生的大爱精神感召下,发起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无上悲愿,在自利和利他的过程中积聚菩提资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