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心而不伤心,用智慧化悲伤为力量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观音菩萨有大慈悲心,是故千百年来,受人信仰和爱戴。菩萨为什么能做到面对无量苦难众生,既能悲悯一切,而自己又不会伤心欲绝呢?因为她悲心之中有智慧,不参杂贪恋和情执;能化悲伤为力量,转烦恼为菩提。做到悲而不伤,利而不害。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灯云比丘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观音菩萨有大慈悲心,是故千百年来,受人信仰和爱戴。菩萨为什么能做到面对无量苦难众生,既能悲悯一切,而自己又不会伤心欲绝呢?因为她悲心之中有智慧,不参杂贪恋和情执;能化悲伤为力量,转烦恼为菩提。做到悲而不伤,利而不害。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灯云比丘
问: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不能以通途法门的法理解释,那么净土法门能解释通途法门吗?请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答: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当中被称为特别法门。所谓胜异方便,殊胜特别方便。但是它跟通途...
问:弟子听您讲经已经几年的时间了,在您的教导中越来越向往西方极乐世界。您一直强调信愿的重要性,说信心不足愿心就起不来,信愿心没有成就,和阿弥陀佛就无法感通,那就往生无分。弟子一直以来对自己是否有深信切...
问: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修来的,那就是善缘,也就是佛法上讲的菩萨眷...
问:一位师兄看到《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很欢喜很有信心,于是发愿一生专持《大悲咒》,至少每天一百零八遍,以求命终往生西方极乐...
七月十五是佛教的佛欢喜日。佛欢喜日,源自于佛世时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来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托钵,只在山中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此称为结夏安居。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七月十五日这天,也就...
编者按:苏轼精通佛理。他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缘结合而成,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不行的。 【原文】:譬如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