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七圣财是什么?

佛教七圣财是什么?

  都说财乃身外之物,金钱、房子、车子凡夫看重的这些有漏之财,如水泡般虚幻,总有一天会耗尽。但七圣财 是个例外,生能带来,死能带去,是圣者最喜欢的财富,能为生生世世带来快乐。

  七圣财,也叫七德财、七法财,是七种殊胜的圣法:信、戒、惭、愧、闻、舍、慧。释迦牟尼佛在《宝积经》等经典中都讲到七圣财。

  云何圣财?谓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七圣财。《宝积经》

  云何七成法?谓七财: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施财、慧财。为七财。《长阿含经》

  有七圣财,所谓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故,故名圣人。《涅槃经》

  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 《法句经》

信心财

  七圣财里面第一个是信财,信仰智慧、信仰佛陀、信仰真理,这是一种人生的财富。

  信心,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佛陀也曾说,弟子们对我的教言,不要因为我是佛陀就全盘接收,你可以进行再三观察,就像锤炼黄金一样,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得到纯正无杂的正见。

  通过凡夫坚定的信心,佛陀果地的功德才能印现到我们的心里,把我们内在本性的法身引发出来。佛就在你的信心里,极乐世界也在你的信心里,一念信心就能超越十万亿佛土。

持戒财

  持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想拥有持戒财的人,至少要受皈依三宝的戒,然后根据自己的力量,受一分戒或者多分戒,这样就能具足菩提心等更上层的功德。

  戒就像一艘船,佛以戒来度我们,我们听佛的话、守佛的戒时,戒的功德力就会现前,我们当下就是和佛在一起。和佛在一起,就是和圆满的智慧在一起。

  戒的体来自于佛陀,戒就是佛的身体的妙用,受佛的戒就是跟佛接轨,一声声能持,就是一次次接轨。从智慧上来说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从戒上来说多受一分戒,就多得一分佛的加持。受的戒越多,得的加持也越周密。戒律持得越好,我们身心的安全级别就越高。

多闻财

  多闻的,不是世间闲书杂论,而是与解脱有关的因果、四谛等真理。

  佛陀对我们的恩德就是因为佛开口对众生说法,如果佛出世、成道,但没有说法,对我们众生来说就是很大的损失。佛一开口说法,法就周流在三界,就能令众生得解脱。

  对于我们佛弟子而言,法是最重要的。只有听经闻法才能开发智慧,启迪信心。有了法我们才能够去践行,践行佛法才能够证得佛法。

布施财

  布施分为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财富从布施中来,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佛经里告诉我们,有福报的人,财富从各个地方都会往外涌出来给你;没福报的人,哪怕你去偷,你去抢,都得不到。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相信因果。

  为什么佛叫我们布施?当你布施的心一打开的时候,就充电充满了,叫舍得。命里没有福,外面是不会显现福的。当你舍心一打开的时候,这个世界里最正面的东西就会进入我们生命里。向别人布施的时候,你内在悭贪的因消灭掉了,成就了以后富贵的果报。

知惭财

  惭愧心是佛弟子修行的底线。我们对这个世界看得越清楚,对自己就越生起惭愧和忏悔之心,印光大师就自称为常惭愧僧。

  知惭之心,这是一种光明的心态。一方面我们对自己的错误、罪业会生惭的心;另一方面别人功德很大,我们没有修功德,也会有一个惭的心。

有愧财

  愧是什么?比如说别人对我们有恩,我们不懂得感恩图报,后来知道了,心中就会有愧。

  惭和愧的具体含义是有些不同的。愧也是一种光明的心态,一个知惭知愧的人就不会很骄傲,因为谦虚是与道相应、与诸佛菩萨相应的。

定慧财

  第七个财,是定慧财。戒定慧三学中,戒是基础,我们内在烦恼的降伏,最主要的武器就是戒。通过持戒人越来越平静,就会得定,最后由定生慧,彻底地断除烦恼。

  佛陀曾说:我的心是粮田,我用戒定慧耕耘,产生智慧的果实,分享给这个世界上的众生。我们佛弟子修行,持戒、修定、开智慧,这是真实的功德。通过戒定慧熏修,转凡成圣,这才是生命的庄严。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问: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些人这样说:不是有助念吗?当我不行的时候多请一些助念人员帮我助念吧,我再往生。现在我还很年轻,要好好享受生活,要干一番事业。针对这些人的回答,应怎样解答...

十大菩萨名号含义

十大菩萨名号含义

大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他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不仅指引着芸芸众生,而且还被喻为 三世诸佛成道之母,"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

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坏有关系吗

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坏有关系吗

问:请问法师,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与坏有关系吗? 大安法师答:这是一个比较概念上的问题。那佛法学得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从净土法门而言,落实在深信、切愿、持名上就是好,反之就是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临终...

净业行人应阅读哪些书籍

净业行人应阅读哪些书籍

问:请为年轻净业行人推荐应该阅读的书目。其中哪些需要研读?具体一点,好吗?如果要深入经藏,请问哪个版本的大藏经更加精确?三藏十二部,阅读顺序应该怎样确定? 大安法师答:阅读净土宗的书目,还主要是以净...

三论宗源起

三论宗源起

三论宗始于鸠摩罗什译出龙树《中论》、《十二门论》与提婆的《百论》,奠基于南北朝僧肇、辽东僧朗、兴皇法朗、茅山大明、吉藏大师。因依《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为三论宗,属大乘中观派。...

《云上菩提——大数据时代的中国佛教》新书研讨会召开

《云上菩提——大数据时代的中国佛教》新书研讨会召开

为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大数据技术在宗教活动场应用的先进模式和主要做法,满足宗教界和信众的现实需要,发挥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作用,由开原寺主办,江苏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上海数字化城市与交通研究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