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由于我们自心的无知,我们将自己陷入到一种挣扎的困境中,而禅的风骨则让我们明白,所谓的束缚,都是我们强加给内心的。

  在生活中过分地强调自我,就等同于将自己投入了牢笼,而这个自我牢笼是世间最难突破的东西。静下心来去想,我们从生到死,似乎大部分时间都活在了自我的牢笼中,但其实,我们有很多次机会,可以从这个牢笼中跳出来。

  爱,本来是人类的天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可一旦我们决定把所爱的对象占为己有时,爱便成了束缚。爱若没了自由,它就如同失去空气的花朵,终会凋零。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是活在当下,活在自由中的。唯有这样,他们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才契合禅的精神。比如王尔德,他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可他太执着于结果了,因此他的作品就缺少一种禅的精神。

  许多人之所以活得不自由,是因为他们经常陷入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中。可是以禅的智慧来看,世间万事都有一个由此向彼、由黑向白的转变过程。

  以禅的风骨来说,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是要从自己的生命经验出发,而并非源自于书本知识或者他人的传授。禅让我们追求那种真正对生命具有启发性的东西,因此,任何刻板和教条,都不是禅的本意和真实面貌。

  真正的自由就是,打破自我牢笼,从自我束缚之中解脱出来,认识到他人与自己都具有同样的价值。这时候,固执的自我是不存在的、是被否定的,当自我走向无限时,自由就在我们左右。

  禅宗六祖慧能在年轻时曾被人讥笑为穷乡僻壤来的岭南人,怎么具备觉悟智慧的能力,慧能当即反驳说:人有南北的区分,可觉悟智慧的能力,却不会因为地域的差别而有所不同。那时慧能被认为是粗俗之人,可他却能出口不凡。这是不是也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身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呢?

  有个求道之人,他总是不断地向外求索,后来他发现,不论是修行,还是治学,这感受都好比是饮水一般,是冷是热,只有自己才能清楚。只有把目光转向自己的内心,重视自己的内心,这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中国唐代的慧能禅师见两个和尚在争论,一个说:旗子飘动,是风吹来的缘故。另一个说:风没有动,是旗子在动。慧能禅师却说:旗子没有动,风也没有动,而是你们两人的心在动。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极少察觉到这个道理: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与我们有什么相干,如果专注地在做手头的事情,又怎么会关心是风动还是旗动呢?可见,那些真正的成功人士,他们可能不懂禅理,但他们却能活在专注之中。

  我们的生命,需要的是一种自觉的状态。每个人总有灰心失望的时候,当我们觉察到这种状态,并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个短暂的存在,那么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别指望着有谁能够拯救我们,自己的生活,为什么要靠着别人来操纵?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十句佛经经典名句翻译

十句佛经经典名句翻译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第一句语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罗密...

念阿弥陀佛能否灭除定业

念阿弥陀佛能否灭除定业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 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余功德乎。善...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问: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随心转。请师父开示,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明安法师答:相随心转是很正确的道理,如果我们...

清心寡欲的佛经名句

清心寡欲的佛经名句

清心寡欲的佛经名句   佛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佛又云: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佛还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心身自在。   佛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

正信与迷信该怎么区分

正信与迷信该怎么区分

问:顶礼法师,何谓真正的信仰,信仰是否应该明澈,混沌该如何解除,还请开示,谢谢。 学诚法师:佛法对信的定义是:对于佛法真理、三宝功德、世出世间的善根深信不疑,从而策发起自己宗仰、效学的决心和力量。正...

生活中怎样利益恶道众生

生活中怎样利益恶道众生

问:生活中怎样利益恶道众生? 达真堪布答: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有一些剩饭剩菜,包括洗脸的水,洗碗的水等,都可以布施给恶道众生,他们需要这些。有一个公案:一个饿鬼手里握着一口痰,问他这是什么时候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