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金钱、佛法如何结合起来?又能修行?

善士问:

  家庭、金钱与佛法修行,三者如何结合起来,达到家庭和睦,财富够用,今生又能修行?

达照法师答:

  这个想法倒是很多人都想要的。事实上修学佛法也不止是家庭、金钱了,就是你的整个生命、你的整个世界都是在往好改,前提是你要先懂得佛法的核心,佛法的内容精神。你真的(对佛法的)精神懂了,你说我们生活在这世上,首先在你的生命中你没有创造坏的东西,你只有创造好的东西,当然就是给你的家庭、给你亲人,给你什么都是带来好,不可能带来破坏东西。

  如果我们搞错掉了,特别是像把佛当成神一样,当成摇钱树一样,求佛去保佑一下;或者认为修行解脱好像就是要众叛亲离,家破人亡,这样在观念上错误,修行上就不一定能受用的了。

  这里面始终是有一个,就是我们原来的习惯、惯性要为家庭怎么样怎么样的,要去做很多事情的,然后你现在要把时间抽出来了,要用功了,这样子可能在这个阶段,刚才说学佛的黑暗期一样,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感觉。

  但实际上,前几天有个居士也跟我讲,他说一个朋友跟他讲,他说基督教教徒都是很富有的,佛教的教徒都是很穷的因为佛教讲布施,讲无我,讲这个世界是苦,讲要求解脱,所以都比较穷;伊斯兰教的教徒都比较凶,中东国家他们要打仗,战争很多;基督徒,美国啊这些西方发达的国家比较多,他们比较富他问是不是这样?而且他说,他观察好像也真是这样,没有什么错。

  然后我想想,我说,也不是这样子啊,富和穷跟宗教信仰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你是一个会赚钱的人,你是信佛,你是天天在用功,钱也会赚得很多;如果你是个不会赚钱的人,没有赚钱的头脑和本事的人,你就是去信基督,我估计你也赚不到钱。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钱和富有跟你内在的这个因果它有直接关系。

  西方的国家,有这么一点道理可能有种现象也是存在的,因为基督徒或者西方的国家它是属于攻击性的宗教,攻击性的文化,他们看到什么就直接先占有,这个观念是很强的;看到不习惯的,不好的,他就想破坏,他是属于攻击性的,像西医一样,你有病了,就做手术把你剪剪掉,不给你讲讲其他的东西。但东方的文化是讲包容,包容的文化是讲全局的。

  那么从短的时间来说,攻击性的文化可能确实利益会大一点,比如说我们一般人在这里,有个东西放在这里,那个会抢的人可能就先抢到手。我们大家都是谦让的人,可能你最后就什么都没有,这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他们是喜欢抢的。

  但是如果从整体的角度来说,最后可能还是谦让的人最富有。所以我说东方的、佛教文化的它思路非常广,是把个体跟集体、跟宇宙万物、天地万物的整个规律放在一起去考量,你的这个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是富有的还是贫穷。而西方国家他富有,可能就是拿钱财的数据去当富有的。

  比如简单一点说,信基督,大家是全部信基督了,他可以生到天上去,生到天上去那也是富有的地方,但是从整体的生命来说,他天堂的富有享受完了以后,可能结果就三恶道了。

  但是我们佛法的这个投资链是拉得很长的,投资链拉得太长了,你要从这个恶的心要改过来,善心,善心还要到解脱,解脱了以后还要度众生,还要成就菩提,这个链拉得这么远。

  他是从整个生命的宇宙万物的整体,甚至无限的时间、无限的空间来考量,所以目前看你好像做出只是一点点的效果,但从整体来说有一个原则就是,佛教讲,做的是没有副作用的!

  就你的整个生命,你做的这件事情虽然现在我没有钱,不一定能赚到很多钱,但是我这个家庭或者我的心态,我以后感召的人事可能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你的幸福感啊你的各方面可能会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去考量,我估计,比家庭、比金钱,比就是这个具体的、简单的一个数字来说,它总体来说还是好一点。

  所以真正懂佛法,应该是心灵健康,身体也健康;身体和心灵健康了以后,你的行为也健康;然后你的社会关系各方面都好了,这个富有比其他都重要,所以我觉得在真正懂佛法的人来说这三者是可以结合起来。

  一开始如果不结合,我们要看到是不是长线跟短线的关系,一开始是要做一点牺牲的。现在人有很多这样啊,你应酬,每天要喝酒,要吃得自己回家不舒服,身体吃坏掉,但他觉得如果不应酬我钱赚不到啊,是吧?目前看好像是这样子,短期看你确实是能够有利润、有好处,但是长期看,你如果活到八十岁,你能赚多少钱?结果你五十岁就走掉,后面那三十年账你跟谁算?没人算!所以健康的生活可能更重要一点。

  我们身边可能也有一些人,他从一开始就学得很好也有的,就是做人本来就做得很好,起码有一点,我觉得我们一开始学佛不要大动干戈,除非你真的是大善根,一跳出去就解脱了,那另当别论。就说在你原有的基础上,在你能接受的这个层面上,先不要大动干戈,然后你一点点给自己往好的地方改进,这样你就觉得学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你大动干戈,跳过火了,就掉到水里了,那就比较麻烦。

转自微信公众号:安福利生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可否先做世间事业,然后临终才念佛

可否先做世间事业,然后临终才念佛

问曰: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弥陀愿力,诚乎不可思议矣。然则我于生前且做世间事业,直待临终,然后念佛,可乎。 答曰:苦哉苦哉。何等愚谬之言也。砒霜鸩酒,毒中之毒。今汝此言,毒于砒霜鸩...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问:弟子在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明安法师答:一般人初发心修行,诵经、持咒、念佛时妄想多,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在学佛之前,我们一直都是用的妄心,当然妄想的力量强。刚一开始修行念佛,我们不太...

你不发愿的话,修行就会进进退退

你不发愿的话,修行就会进进退退

问:请问一下:师父提到第七意识对过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兴趣,只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有执取。但是师父也提到说,对治第七意识,发愿是一个很有力量的方式。但是发愿成佛或是求生净土,它是一个寄托在未来的思考方...

五台山最神秘的地方—金刚窟

五台山最神秘的地方—金刚窟

金刚窟在台怀镇花坊村后的偻观谷左崖畔。据说它与北台顶的天井相通,是五台山最神秘的一个地方。元魏时说,文殊初来五台山时,就把三世诸佛供养之具,愣伽鬼王造的天乐一部及金纸银书毗奈耶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都...

克制贪心欲望!今生来世可获得十种功德

克制贪心欲望!今生来世可获得十种功德

【原文】   休息贪欲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身根不缺;二者口业清净;三者意不散乱;四者得胜果报;五者得大富贵;六者众人乐观;七者所得果报眷属不可破坏;八者常与明人相会;九者不离法声;十者...

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问:东林寺是净土祖庭,很想了解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大安法师答:庐山东林寺是净土宗初祖的祖庭,由慧远大师创立。一千六百年来,东林寺虽然也有转化为修禅宗为主的寺院,修律宗为主的寺院,但大部分还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