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宗派

一、佛教为什么会有宗派之分?

释迦牟尼入灭后,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僧团纷纷兴起,由于他们在戒律方面存在分歧,   佛教逐渐走向分裂。二、为什么佛教会有小乘和大乘之分?在佛陀入灭后,原始佛教逐渐产生分裂,并逐渐分为二十多个派系,这些派系在师承、见解、区域、语言等方面各有不同,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组织。三、小乘佛教有什么特色?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 ”,否定自我的存在,但是却未完全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比如承认事物的基本组成因素“极微 ”的存在。   在对佛陀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直把他看做一个导师,一个教主,一个修炼达到彻底觉悟的人。   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持三学,即戒、定、慧(即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方法)。   与大乘佛教相比,小乘侧重于自度,修行的最高目标是证得阿罗汉。四、大乘佛教有什么特色?大乘佛教主张“人法两空 ”,既完全否定自我的存在,也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一切法都是因缘聚合的结果,既“缘起性空 ”。   在对佛陀的态度上,大乘佛教将其超入化、神格化,即将释迦牟尼塑造成一个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认为除了释迦牟尼佛外,还有十方三世无数佛的存在。   在修持方法上,大乘佛教除了修持三学、八正道外,还要修持六度、四摄的菩萨行。   在修持目标上,大乘佛教除了自度而且还要度人,以普度众生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为最高的修行目标。五、小乘佛教有哪些主要派别?小乘佛教,主要有两大派系:一为上座系,一为大众系。其中,上座系又分为: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说 一切有部、雪山部、正量部、法藏部、饮光部、经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   大众系分为:多闻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说假部、制多山部、一说部、出世部、鸡胤部。六、大乘佛教有哪些主要派别?在印度大乘佛教发展史上,主要经历了中观派和瑜伽行派两个发展时期。公元2 ~3世纪,中观派在印度兴起,因为此派将佛教“空 ”的观念以中道加以解释,所以被称为中观派。   公元4 ~5世纪,瑜伽行派因中观思想刺激而产生。此派吸收了中观派和小乘佛教一切有部的部分思想,主张通过修习瑜伽来培养正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瑜伽理论。   除了在印度外,大乘佛教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还吸收了各国的传统文化并加以改造,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各大宗派,如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三论宗、禅宗等,这也代表了大乘思想向中国和日本等地传播和演化的结果。七、中国汉传佛教的宗派是何时成型的,分别是什么?中国汉传佛教的宗派是隋唐时成型的,分别是:1.道宣、法砺和怀素分别创立的律宗。2.弘忍得弟子惠能创立的禅宗。3.玄奘和窥基创立的法相宗。4.法藏创立的华严宗。5.智创立的天台宗。6.吉藏创立的三论宗。7.由被魏昙鸾开创,隋代道绰相继,而由唐代善导集成的净土宗。8.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和惠果所奠定的密宗。这些宗派创立后,随着隋唐时期中国对外交通的开拓,不久即传播海外。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学经典节身与慎言

佛学经典节身与慎言

节身慎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法句经》  1、节身慎言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自处?节身与慎言是最基本的应世接物之道。节身就是进退得宜,行止合度,也就是非...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几句话。这次特别感恩上宏下海法师慈悲,到这边给我们同修带来佛法的甘露。让我们在菩提的道路上,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通过法师的开导跟演讲,让我们增加了信...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在一个家庭中,大人的状态不但会影响周围,也会影响到孩子,他会跟你学,甚至有些时候,在很不好的状态之下,会造成小孩子有一些比较奇怪的行为。   比如你觉得这小孩子特别的乖,特别的听话,你说...

如何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念

如何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念

问:如何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念? 大安法师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大,如果我也讲得很大,就空对空了。一般我们厌离娑婆,要观照这个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包括把他人的痛苦也观照为自己的痛苦才能生出厌离...

如何摆脱不幸的人生

如何摆脱不幸的人生

问:工作处处受挫,感情上也不顺利,全世界都不理解我,生活总是在欺骗我,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弘恩法师答:我们总是认为人生存在着很多欺骗,人生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人生存在着很多不满足。仔细反思起来是这样的...

平时念佛是否能库存起来到临终时用

平时念佛是否能库存起来到临终时用

问:年寿高大的老年人念佛,身体也健康了,平时念佛是否能库存起来,临终时是否有能用? 大安法师答:它是可以库存的,但不是说它有个东西摆在那里。这叫熏习。你念佛,这种佛号的力量在熏习我们的阿赖耶识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