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经典节身与慎言


节身慎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法句经》  1、节身慎言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自处?节身与慎言是最基本的应世接物之道。节身就是进退得宜,行止合度,也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而懂得用慈悲的眼眸等视天下众生,用智慧的耳朵倾听苍生的呐喊,用慈悲的口说抚慰苦难有情的语言,用精进的双脚走动各地,弘法利生。  慎言更重要,俗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入六月寒。 ”一言足以兴邦,言也可以丧国,所以,嘴巴最容易做功德,嘴巴也最容易造恶业。我们想要立身处世,广结善缘,就不能说粗恶的话,不能说虚妄的话,不能说沮丧的话,不能说过头的话,而应该说慈悲的话,说诚实的话,说鼓励的话,说谦虚的话。  2、守摄其心  经云:“心是一切的主导。 ”身口二业都是心念投射出来的结果,只要把心守好,则无事不办。性空庵主有一首偈语形容得很恰当:“学道犹如守禁城,尽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城池是指我们的身体,常常被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盗贼所扰乱,其中,心是主帅,如果他能觉醒自己的本来面目,善于调兵遣将,就能使六个原本窈取宝德的盗贼,变成坚守岗位的忠臣,在人生的战场上,纵使面对无边的烦恼,也能够无往不利,百战百胜。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地观照自己,收摄心念。  3、舍恚行道  我们平常做人处事必须提纲挈领,修行学道也是如此。在诸多心垢之中,以瞋恚最为恶毒。《华严经》云:“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 ”瞋恚,能坏人善事,能破坏感情,能引发祸患,能尽焚功德,总之,瞋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扩大争端,因此摄心行道,首须去除瞋恚。  4、忍辱最强  忍辱是对治瞋恚的最佳法门。《佛遗教经》说:“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又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在历史上,貌不惊人的林肯由于能够忍耐别人的非难挑衅,以幽默的态度从容应付,因而赢得全民的爱戴;浮山法远禅师在学道时忍耐种种耻辱,终于获得寺主的器重,传授衣钵,驻锡一方,道风远播。因此忍辱并非懦弱退缩,而是在养深积厚中承担责任,其所蕴含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法集经》中曾提及菩萨修行忍辱波罗蜜有六种功德力:   一、能忍所骂,如空谷之应答从响,能得“如响平等智力 ”。   二、能忍所打,如明镜之印现众像,能得一镜像平等智力 ”。   三、能忍所恼,视其为虚幻不实之物,能得“如幻平等智力 ” 。   四、能忍所瞋,能得“内清净平等智力 ”。   五、能忍八法,能得“世法清净平等智力 ”。   六、烦恼不染,能得“集因缘平等智力 ”。  《法句经》这首偈语,从节身到忍辱,虽是寥寥数句,却循序渐近地指出人生的通路,足以让我们在万丈红尘中安身立命。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返回列表

上一篇:佛与菩萨

下一篇:佛教的宗派

相关文章

东北的大仙跟佛教有关系吗

东北的大仙跟佛教有关系吗

中国东北,高僧辈出。天台宗三老倓虚长老、定西长老、乐果长老,及住锡香港的觉光长老、永惺长老,住锡美国的宣化上人等近现代高僧均出自东北。而今,天台宗45代传人圆山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哈尔滨...

在家人如何修「日中一食」

在家人如何修「日中一食」

问:请问法师,俗家弟子若欲行日中一食,该注意哪些事项? 大安法师答: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了。如果你有工作而且工作很繁忙,那你看看身体的条件,倒不要太执著。 一般来说,对于菩萨根基的人,比如《华严经...

念经持咒与念佛是否冲突

念经持咒与念佛是否冲突

问:念佛法门成就佛道。请问读诵诸如《金刚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经典,以及持咒,与念佛号是否冲突?该如何安排诵持?第二个问题:无意的杀生、堕胎、邪淫的罪业,该如何忏除? 大安法师答:念佛法门你既能听...

忏悔而不后悔,忏悔之后就要释怀

忏悔而不后悔,忏悔之后就要释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是人,偶有过错,也很正常;关键是要,知过、改过、不二过。于思想上的过错,还有行为、语言上的过错;生大惭愧,发露忏悔,后不再做。   忏悔之后,...

药师经原文

药师经原文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

婚葬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该怎么办

婚葬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该怎么办

问:按照农村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那学佛人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是有这个习俗,不仅是农村,城里更厉害,还要到五星级宾馆去吃那些海陆空。但学佛知道因果,知道杀生不好,那怎么办呢?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