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调心之道

寻找调心之道

原因不是其他,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无明,以及由此带来的烦恼和痛苦。 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我们以为,所有念头都是这个“我 ”想出来的,都是为这个“我 ”服务的。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都没有能力主动选择念头,而是被念头所选择。 如果我们有能力选择,一定不愿意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彻底失控。当我们生气时,能让自己马上心平如水吗?当我们紧张时,能让自己立刻放下包袱吗?我们没有能力选择念头,也就没有能力选择行为,没有能力选择命运,这就使得人生陷入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对于这样一种生命状态,我们是否感到满意?我想,多数人所以参加禅修,正是不满于这样的现状,不满于这样的被选择。 禅修,就是要帮助我们改变这样一种状态。这就需要看清那些来来去去的念头,进而对它们进行管理,进行规范。发展其中的正向心理,制止其中的负面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禅修就是一门调心的技术。掌握这门技术,我们就能让那些反客为主的念头各就各位,从它们手中夺回主权。其实,禅修并非佛教所特有,而是世间和出世间的共法。两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见,这就需要以佛陀教导的法为实修指南,为检验标准。 佛法有三藏十二部典籍,也有众多的修行法门。前者是理论,是见地;后者是实践,是禅修。所谓见地,就是通过学习佛法,了解心念的运作规律,了解心灵世界究竟有哪些内容,每种心理又是如何形成并发展的,以及对此进行调整的方法和次第。所以佛法自古便有“心学 ”之称,是一门帮助我们从了解内心到体证生命潜在觉性的学修体系。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念佛号时是否还需要观想

念佛号时是否还需要观想

问:念佛号,是否需要观想?还是只需自念自听? 大安法师答:执持名号的时候,就不要带观想了。念兹在兹,自念自听,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号的音声,形成相依并存的关系。就是你从心里起这个佛号,从口里念出声音,再...

为何佛菩萨少而众生多

为何佛菩萨少而众生多

问:法华经举手低头,皆能作佛,佛又于无量劫前,曾说法华,由是观之,无量劫前,曾有所谓佛者,于世度众生矣,众生既种善根于无量劫前,则此曾种善根之众生,至今应皆成佛,或成菩萨矣,则应佛菩萨多而众生少,何故...

观照内心,以众生为道场,提升福慧

观照内心,以众生为道场,提升福慧

  《金刚经》的经文是佛陀教导弟子,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般若智慧,落实无住生心的修行。   环境是我们的镜子,心是我们的老师。面对各种外境变化,要学习着向内观照自己的心非常...

贪鄙悭吝的有情众生将是这样的下场

贪鄙悭吝的有情众生将是这样的下场

  你身边有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那样的人吗?你是一个金钱至上的人吗?你觉得吝啬的人福报会多吗?要学佛就要发菩提心,要有慈悲心,要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吝啬的人内心充满贪欲,不能布施...

该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解和对抗

该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解和对抗

网友:法师,我身为人母,该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解和对抗? 学诚法师:家长很容易以自己的经验和权威给孩子下结论、下命令,忽视或轻视孩子的想法;急于给孩子一个答案,一个结果,忽视了学习、成长的过程,剥夺了孩...

无量寿佛的果人是指什么?

无量寿佛的果人是指什么?

  极乐世界为什么是自由的?阿弥陀佛为什么是无量寿?因为在极乐世界所有的现象都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这个果人无量寿佛的果人,指的是在时间上,完全穿越过去和未来。   因此《金刚经》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