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制造问题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的。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
就像我们对某人或某物生起贪心,这种贪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会贪恋这个而非那个?为什么我们会被贪心驱使着,得不到就寝食难安,得到了又唯恐失去?正是来自于我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这样那样的种种观念。
我们觉得这个人或物很重要,很喜欢,当这种思维被反复强化之后,贪心就会随之增长,从动心发展为动力。最终,从开始的一点点贪念,逐步增长到铺天盖地的贪,彻底地笼罩你、左右你,促使我们不断地为之奋斗。而在奋斗过程中,这个对象的重要感又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贪是如此,一切心行的运作规律都是如此。我们对某人生起嗔心,反复想着他的坏处,嗔心就会迅速扩大。我们对自己生起执著,时时想着自己的长处,我慢就会随之增长。我们不妨观察一下,有哪种心理不是在相关因缘下产生并发展的?
身为凡夫,我们的心念往往和贪、嗔、痴密切相关。事实上,这正是我们所以成为凡夫,所以流转生死的根本。因而佛教称之为三毒,即危害心灵健康的三种病毒。其中的痴就是无明,也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无明就是心灵的黑暗,看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看不清潜藏的觉悟本性。因为看不清,就会对自己产生错误设定,把种种不是“我 ”的东西,当做是自我的替代品——比如身体、比如相貌、比如地位、比如身份。我们已经完全认同了这种替代,从未产生怀疑。对很多人说,如果连这个与生俱来的身体都不能代表“我 ”,恐怕是一个近乎荒谬的观点,并且远远超出我们的理解和承受力。
事实上,我们安立为“我 ”的这一切,我们所拥有的身体、相貌、地位、身份,虽然和我们有关,但只是暂时而非永久的关系,更不能真正地代表“我 ”。如果对这点定位不清,就会产生坚固的执著,进而形成依赖。因为依赖,就希望它是永恒的,希望身体永远健康,希望相貌永远年轻,希望地位永远稳固,这样才足以成为我们的支撑,让我们觉得安心,觉得安全。
但我们面对的现实是,身体会死亡,相貌会衰老,地位会失去,身份会改变。不必说整个世界,仅仅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死亡,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天灾人祸发出警报。这些现实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安全感,使我们觉得这些依赖是岌岌可危的,是靠不住的。仅仅因为担心失去自己所拥有的,就足以使我们产生焦虑,甚至是非常严重的焦虑。一旦真的失去,孤独、沮丧乃至嗔恨也就在所难免。
所以说,各种负面情绪的根源就在于贪嗔痴。而由无明产生的种种错误观念,又对负面情绪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些情绪的攻击下,我们常常连对手在哪都分辨不清,自然不会有还手之力。其结果,就是不断纵容这些情绪,使其兴风作浪,泛滥成灾。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问: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大安法师答:你首先要了解妄念的虚幻性,没有体性。既然没有体性的话,你就不要有减轻不减轻的想法。你不理睬它,妄念自性本空。 你越理睬这个妄念,越在琢磨妄念是不是轻了呢,你...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两忘」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两忘」

问:《印祖文钞》里我似乎记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心佛两忘。如何理解心佛两忘的忘,还有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建立信愿之后,我们在念佛功夫上还是要努力,精进,要取法于上,要趋向于念佛的...

抽烟的人可以往生吗

抽烟的人可以往生吗

问:抽烟的人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抽烟是一种不好的习气,我们应该要改,烟里面有尼古丁,那这个对我们的身体乃至心理都有很大的障碍。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清净的修行人,要把烟戒掉。 但是这里面不能说,抽烟就不...

当生了生脱死的最好方法

当生了生脱死的最好方法

问:我现在得到一部佛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咒》,书上说有中阴教授解救法,念21遍经题就能自度度他,往生净土,这是真的吗? 大安法师答:我们学习佛法首先学七觉分,七觉支分告诉我们的第一...

往生极乐是靠超度去还是自己信愿念佛去

往生极乐是靠超度去还是自己信愿念佛去

问:弟子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信愿念佛,命终之时会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但却常听有人说,某某人死后,经某居士或高僧超度,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了,弟子甚是不解,超度的力量这么大吗?请法...

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觉照

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觉照

问:虽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觉照?如何觉照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大安法师答:这个觉照是要有功夫的,不是口头上的。我们常常是口头上念得很溜啊,很熟啊,但境界现前又不行了,这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