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我们是不是真正地开悟

  从五个方面就可以判断得到了。真正开悟的人,他的心智模式彻底改变过来了,将凡夫心转变为佛心。  

  1、去境界的误区。     升华五毒为菩提智慧。没有开悟以前,我们要断贪、断瞋、断痴、断慢、断疑。开悟以后就知道,五毒烦恼本来也是菩提自性,就能够当下升华为菩提智 慧,不再有此为所断,彼为所取,没有所断、所取,没有能取、所取,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作善恶平等一味观,即是见性成佛道。    邢台佛教网  2、去时间的误区。     没有开悟以前,总是想着:我什么时候能够成就啊?真正地彻悟以后就能够知道,一念即三世,三世即一念,不再有“我需要多长时间可证圣果 ”的疑 惑。开悟 以后就明白,成就在当下,在每一个念头之中。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就知道一切念头的生起都能够看作是我们心性的自我光辉,是我们本觉能量的显 现。这个时候不会执著于念头,也不拒绝它们,只是欢迎它们全部融入到真如自性的大海之中来,融入到本觉的广大怀抱之中来。     3、去心性的误区。     明了我们的自性本来具足五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和法界体性智,在一心中圆满具足,所以外无可断之法,内无新生之智,一切都是自在无为任运的。     4、去自性的误区。     上师本尊的一切功德在自性之中都圆满具足,不需要向外去攀缘。南岳慧思大师就说:“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非真。 ”这个都是开悟的法语,都是说明他已经去了、消除了自性的误区。     5、去慧的误区。     开悟以后就明白是上师加持自己修证而成就的,不是听闻理解而得的。因为你听闻理解的那个是生灭法,你有开始听的时候,有你理解的时候,生灭法,由生灭法是不会去到不生不灭法。所以修上师瑜伽,我们的心与上师的智慧心相应,就能够好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证悟。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文化的起源

佛文化的起源

根据史料记载,考古研究发现,以及佛经古书中的论点,佛家文化的起源地在中国,时间大约是在三皇之后,五帝之前。三皇后期有一位伟大的圣人诞生了,他就是古婆娑教主青灯古佛。青灯古佛在中国终南山(昆仑)修成正道...

发了菩提心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发了菩提心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问:发了心之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索达吉堪布答: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如果没有抓住这两点励力对治自己的染污心、好行无义心,根本不可能护持菩提心。有些人经常想:什么时候休息啊?我好好地放松一下。这是非常...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究竟在哪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究竟在哪

网友:真正入佛教当僧侣,与仅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普通人有何区别?例如我不想执着于僧侣这种形式,但我想利用佛法中的智慧。佛教历史这么多年,有非僧侣修成一定境界的吗? 学诚法师:佛法犹如大雨,一场雨降下来...

寺院由谁管理?居士可以管理吗?

寺院由谁管理?居士可以管理吗?

寺院由谁管理?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父的依宿处,我们修建寺院,没有师父居住,那么,寺院的意义是什么呢?   佛弟子们都应该懂得:唯有僧宝才可以住持佛法!唯有...

怎样印证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怎样印证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问:佛教说人世间都有因果轮回,但是对于今世的我们,既不记得前世,也无从预见来生,怎么能印证因果轮回呢? 宏海法师答:来印证因果轮回,有时真的很感慨,比如我们汉藏两家弘扬佛法,藏地大德们去弘扬佛法的时候...

安乐死并不安乐

安乐死并不安乐

问:世间很多人都认为安乐死没有痛苦,只是在伦理上去讨论该不该安乐死。安乐死在佛教看来,实际上也属于杀人与自杀行为。弟子很想知道,安乐死真的没有痛苦吗?接受安乐死的人,肉体和精神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