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我们是不是真正地开悟

  从五个方面就可以判断得到了。真正开悟的人,他的心智模式彻底改变过来了,将凡夫心转变为佛心。  

  1、去境界的误区。     升华五毒为菩提智慧。没有开悟以前,我们要断贪、断瞋、断痴、断慢、断疑。开悟以后就知道,五毒烦恼本来也是菩提自性,就能够当下升华为菩提智 慧,不再有此为所断,彼为所取,没有所断、所取,没有能取、所取,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作善恶平等一味观,即是见性成佛道。    邢台佛教网  2、去时间的误区。     没有开悟以前,总是想着:我什么时候能够成就啊?真正地彻悟以后就能够知道,一念即三世,三世即一念,不再有“我需要多长时间可证圣果 ”的疑 惑。开悟 以后就明白,成就在当下,在每一个念头之中。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就知道一切念头的生起都能够看作是我们心性的自我光辉,是我们本觉能量的显 现。这个时候不会执著于念头,也不拒绝它们,只是欢迎它们全部融入到真如自性的大海之中来,融入到本觉的广大怀抱之中来。     3、去心性的误区。     明了我们的自性本来具足五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和法界体性智,在一心中圆满具足,所以外无可断之法,内无新生之智,一切都是自在无为任运的。     4、去自性的误区。     上师本尊的一切功德在自性之中都圆满具足,不需要向外去攀缘。南岳慧思大师就说:“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非真。 ”这个都是开悟的法语,都是说明他已经去了、消除了自性的误区。     5、去慧的误区。     开悟以后就明白是上师加持自己修证而成就的,不是听闻理解而得的。因为你听闻理解的那个是生灭法,你有开始听的时候,有你理解的时候,生灭法,由生灭法是不会去到不生不灭法。所以修上师瑜伽,我们的心与上师的智慧心相应,就能够好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证悟。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宏海法师:净土或问

宏海法师:净土或问

第一讲 好,各位正法学堂的同修,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

问: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请法师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求生净土的心是不是贪念?求生净土的心是愿,发愿!这个愿跟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摄受众生往生的愿正好是对应的。这一对应,就如磁吸针,任运地就吸...

对情爱的执著放不下该怎么办

对情爱的执著放不下该怎么办

问:看了您的书,我现在慢慢觉得物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唯有对情爱的执著放不下,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答:情执是比较难放的,出家人有戒律,而对在家居士们来讲,正常的情欲是不需要断的。不过这些一般也不会困扰...

用这三种功能来对抗烦恼

用这三种功能来对抗烦恼

  你有烦恼吗?烦恼从何而来?你有什么好办法对付不断生出的烦恼?戒能够保护自己的心,不让它受外境的诱惑而波动,心安定了就会心平气和、情绪稳定,你会很快找到心中的智慧! 【原文】   以戒降心...

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

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

问:很高兴来到东林寺,感受不一样的丛林生活。其实很多道理我们都明白,可是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做不到那么坦然。习惯于把小问题扩大,总喜欢想太多。拿得起,可是放不下来,往往导致越是在意越是伤害,这些都让...

既然罪性本空,为什么还要忏悔

既然罪性本空,为什么还要忏悔

问:师父在课堂上,一再提到说罪性本空,同时也要我们站在那个空的角度来忏悔。 师父:是,这样会比较好。 问:我的问题是说,既然这个罪性是空的,为什么我们要来忏悔。 师父答:我知道你意思。罪性是空,但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