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大乘在放生方面有区别吗?

大小乘以发心别。小乘修行人深深体会到轮回的痛苦,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从这种痛苦中摆脱出去,永断生死,入于涅槃。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小乘修行人不是没有慈悲心,不是不关心其他生命的疾苦,只是他的慈悲心还没有深广到为了众生离苦得乐而不顾自己是否解脱的程度。大乘修行人虽然也深刻体会到轮回的痛苦,也对这轮回中的一切毫无眷恋,但是他希望一切众生究竟成佛,而不是自己独自解脱。大小乘在发心上的这种差别也反映在放生中。
  
  小乘修行人,就是先渡自己。大乘修行人,是大心量,希望一切众生究竟成佛,而不是自己独自解脱。
  
  我们当然要学习,大乘修行人的大心量。大心量的善举,折射到放生活动,就能让物命得到极大利益。
  
  对一位大乘佛教徒来说,不仅是帮助其他生命远离眼前的危险,还希望众生能够从根本上摆脱死亡和痛苦,所以不满足于单纯地把鱼虾放游江海、让飞鸟回归山林,而还要充分利用放生的宝贵机会,通过佛教的放生仪轨,使被放的生命与佛法结上缘,在它们的相续中播下未来解脱的种子,这样,这些生命便能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心量有多大,福有多大 ”,作为每个佛子,应该以佛陀为榜样,利人利自。“利他 ”就是慈悲根本。
  
  具体到我们放生活动上,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榜样。当我们看到一个物命在运输过程中,掉出来,没有马上去拾起来,放在安全处。其他新的师兄看到了,就以为物命不重要,从而产生误解。
  
  我们参加放生的每个人,都要做好榜样的。自己不知道而已,有多多眼睛在观察我们,我们的发心大吗,我们发心正确否,我们慈悲大否,我们发心清净否,我们如法否?都会在此刻瀑光。
  
  “群众的目光是血亮的 ”我们要发大我们心量,不但要救助物命,我们也要同时,照顾来放生的师兄们。
  
  如果他们身体不方便,帮他们找位置;如果他们对放生仪式不了解,就多多鼓励他们坚持学习下;如果他们不会念佛号,咒语,就教教他们;如果他们有不如法地方,软言劝告他们。
  
  放生后自己会有什么改变?
  
  答:放生首先能让人身心愉悦,更重要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放生过程让我们体会到天地万物皆平等,皆有知觉,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使我们能慈悲对待每一条生命并且尊重珍惜!从而在生活中戒杀吃素,护生助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慈悲心对待世间的一切,如此自能业障消减,福寿绵长。
  
  相信每个人的改变都是不同。就如,万个人有万个故事似的。
  
  总之,积极参与放生善举,在佛菩萨的加持下,每个人都能去恶从善,从身体,心理,思想上等等,向积极面发展,逐渐成为大利众生的佛子。
  
  让大家都沐浴佛光,让大家身心娱悦,让大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让大家一起发大心量来放生,让大家一起开心的菩提到上前行。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千万不要吝啬 报应十分恐怖可悲

千万不要吝啬 报应十分恐怖可悲

【原文】   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注释】  ...

如何帮助家人

如何帮助家人

网友:学诚法师,请问如何帮助家人结善缘,学善知识,让他们早日学佛、修心呢? 学诚法师:要想教会一个人善良,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把善良表现给他看;要想让一个人快乐,首先要自己充满快乐;要想帮助家人学习佛法...

这句话是很多佛弟子每天都要念诵的

这句话是很多佛弟子每天都要念诵的

【原文】   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法句经》   【注释】   此颂出自《出曜经》,时南海卒涌,惊涛浸灌,有三大鱼流入浅水,共同商议,遇到此危险,需逆水而上还归大海...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问:念佛到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大安法师答:一心不乱是从功夫上去说的,一般分为事相上的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是降伏烦恼,得到禅定,但是他没有破无明;理一心不乱,就是在事一心不...

遇到逆境就退失菩提心该怎么办

遇到逆境就退失菩提心该怎么办

问:弟子发的心总是在遇到逆境的时候,退消菩提心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真正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从真心里面发出来,对我们来说还不是很容易的。所以有时候,善根发露一下,突然发心很广大,无我的状态,...

法藏法师:忏悔的心法与方法

法藏法师:忏悔的心法与方法

忏悔的心法与方法 小乘忏法是根植于佛陀所制的戒,在行为上有犯,所以忏悔,它与「心」无关,只是事相上的忏悔,有一定的忏悔仪式。 大乘忏法是根植于内在的觉性,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