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大乘在放生方面有区别吗?

大小乘以发心别。小乘修行人深深体会到轮回的痛苦,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从这种痛苦中摆脱出去,永断生死,入于涅槃。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小乘修行人不是没有慈悲心,不是不关心其他生命的疾苦,只是他的慈悲心还没有深广到为了众生离苦得乐而不顾自己是否解脱的程度。大乘修行人虽然也深刻体会到轮回的痛苦,也对这轮回中的一切毫无眷恋,但是他希望一切众生究竟成佛,而不是自己独自解脱。大小乘在发心上的这种差别也反映在放生中。
  
  小乘修行人,就是先渡自己。大乘修行人,是大心量,希望一切众生究竟成佛,而不是自己独自解脱。
  
  我们当然要学习,大乘修行人的大心量。大心量的善举,折射到放生活动,就能让物命得到极大利益。
  
  对一位大乘佛教徒来说,不仅是帮助其他生命远离眼前的危险,还希望众生能够从根本上摆脱死亡和痛苦,所以不满足于单纯地把鱼虾放游江海、让飞鸟回归山林,而还要充分利用放生的宝贵机会,通过佛教的放生仪轨,使被放的生命与佛法结上缘,在它们的相续中播下未来解脱的种子,这样,这些生命便能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心量有多大,福有多大 ”,作为每个佛子,应该以佛陀为榜样,利人利自。“利他 ”就是慈悲根本。
  
  具体到我们放生活动上,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榜样。当我们看到一个物命在运输过程中,掉出来,没有马上去拾起来,放在安全处。其他新的师兄看到了,就以为物命不重要,从而产生误解。
  
  我们参加放生的每个人,都要做好榜样的。自己不知道而已,有多多眼睛在观察我们,我们的发心大吗,我们发心正确否,我们慈悲大否,我们发心清净否,我们如法否?都会在此刻瀑光。
  
  “群众的目光是血亮的 ”我们要发大我们心量,不但要救助物命,我们也要同时,照顾来放生的师兄们。
  
  如果他们身体不方便,帮他们找位置;如果他们对放生仪式不了解,就多多鼓励他们坚持学习下;如果他们不会念佛号,咒语,就教教他们;如果他们有不如法地方,软言劝告他们。
  
  放生后自己会有什么改变?
  
  答:放生首先能让人身心愉悦,更重要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放生过程让我们体会到天地万物皆平等,皆有知觉,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使我们能慈悲对待每一条生命并且尊重珍惜!从而在生活中戒杀吃素,护生助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慈悲心对待世间的一切,如此自能业障消减,福寿绵长。
  
  相信每个人的改变都是不同。就如,万个人有万个故事似的。
  
  总之,积极参与放生善举,在佛菩萨的加持下,每个人都能去恶从善,从身体,心理,思想上等等,向积极面发展,逐渐成为大利众生的佛子。
  
  让大家都沐浴佛光,让大家身心娱悦,让大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让大家一起发大心量来放生,让大家一起开心的菩提到上前行。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有对应关系吗

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有对应关系吗

问:《佛说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九品往生有怎样的对应关系?没有舍家弃欲、行作沙门的在家居士修行净土法门有可能得上辈往生否? 大安法师答:对于《佛说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和《佛说观...

如何看待大乘小乘之争

如何看待大乘小乘之争

 【经典原文】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法华经》 【经文解释】此段偈颂是佛对舍利弗尊者所说,“十方佛土中”:十方诸佛...

怎样应对诽谤三宝的人

怎样应对诽谤三宝的人

问:怎样应对诽谤三宝的人? 达真堪布答:若有人诽谤三宝,作为三宝弟子,我们应该尽量地去劝阻,能劝就劝,能阻止就阻止。若是实在劝不动、阻止不了,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暂时远离这种人,但心里不应该...

佛教佛学基础词汇大全

佛教佛学基础词汇大全

佛学基础词汇  1、三宝:佛、法、僧(与自性三宝:觉、正、净相应);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4、十善:...

在家净土行人如何做到决定往生

在家净土行人如何做到决定往生

问:《弥陀经》一心不乱,《无量寿经》至心信乐,《观经》具备三心,摄取不舍,善导大师金刚深信,请问皆是平时往生决定义吗?身为在家净土行人要如何才能做到往生决定? 大安法师答:《阿弥陀经》翻译一心不乱,玄...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问: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花香或是有看到菩萨,像这种情形的时候,你的心态不是要炫耀,你只是想跟同参道友分享,请问这样子可以吗?谢谢师父。 净界法师答:我们会闻到花香,闻到一些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