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七个境界

心灵的七个境界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灵的主宰者。正如雷锋所言:“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 ”我们深知:人只有通过自我净化,心灵才会至高无上。    心灵的第一境界是感恩之心。    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要想服务于社会,报效祖国,就必须从“孝敬父母 ”开始。孝的内核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才会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心灵的第二境界是慈悲之心。    有人说,一个社会最大的进步是慈悲心的进步,我觉得这很有道理。恃强凌弱不是真本领,真正的强,是心灵的强,是具有海纳百川的度量、高山仰止的气势。每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走一条自己的路,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不管怎样的路,到最后都是空空而去。    人是需要有慈悲心的。    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慈悲心,就是对于一切众生的痛苦,当做切身的痛苦,生起伟大的同情,对需要的人给予救济和帮助。    具有了慈悲之心,才能和他人、社会、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与世界万事万物平等相待、和谐相处。    心灵的第三境界是敬畏之心。    人生在世,应该要有所敬畏。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人要敬畏什么呢?孔子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古代哲人的告诫,都是从每一个个体做人的角度来说的。    在这里,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人之为人的良知与德行的恪守。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 ”一个人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能避祸趋福。    失去敬畏之心,就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如果每个人都对规则、条律、伦理拥有本能的敬畏,在面对法律、道德、人民、舆论等方面时,常有必要的敬重,又有战战兢兢的畏惧心,才不至于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所“捆绑 ”,才能有一颗常常反躬自省的心,才不至于妄自尊大,无视道德、党纪国法。 心灵的第四境界是宽容之心。    对人宽容,对己宽容,有容乃大。每个人都不可能风平浪静地过一辈子,都会遇到坎坷和波折。宽容他们吧,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耿耿于怀只能加深对自己的伤害。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不经世事而做出许多错事,有的尚可挽回,有的无法弥补。宽容自己的过去吧,因为宽容自己的过去,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把过去的经历当成生命的礼物,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精彩。  心灵的第五境界是平常之心。    一个平常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把心态调节到最佳状态。人生有三原色: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特色定位。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态,就能保持较好的心情,就能把名利地位、个人得失置之脑后。只要自己能用平常心对待所得所失,就能“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就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  心灵的第六境界是进取之心。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要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古人言“不进则退 ”,因为你处在人满为患、竞争激烈的年代,所以时事逼人,催人奋进。有进取心的人,知难而进,勇攀高峰,从而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时代的强者、时代的楷模、时代的精英。  心灵的第七境界是和气之心。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 ”、“和气生财 ”、“以和为贵 ”。我对和谐两个字的理解是:“和 ”就是我爱你、你爱我,和睦相处,和风细雨,和颜悦色;“谐 ”就是让你说话、让我说话,让人们说出心里话,彼此消除误会,互相了解,增进团结。家庭和谐,万事称心;单位和谐,工作效率高;国家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民众进步文明;人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清心寡欲的佛经名句

清心寡欲的佛经名句

清心寡欲的佛经名句   佛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佛又云: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佛还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心身自在。   佛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

净空法师:什么是业障?如何忏悔业障?

净空法师:什么是业障?如何忏悔业障?

问:什么是业障?答: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就会起心动念。顺境会生欢喜心,逆境会生厌恶心,这就是业障。我们要懂得,起心动念就是业障,就连晚上作梦也在造业。我们怎...

居士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持戒

居士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持戒

问:堪布您好,我听说您特别重视持戒,而我平时的工作中很难不应酬,这样还能作您的弟子吗? 希阿荣博堪布答:我是一介凡夫,本没有作上师的功德,只因为我很幸运地有一位伟大的上师,他慈悲无私地授予我珍贵的法教...

若众生伤害佛陀,当堕入无间地狱求出无期

若众生伤害佛陀,当堕入无间地狱求出无期

  【原文】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地藏经》   【注释】如果有这样的众生,他们肆无忌惮伤害佛陀,让佛身上流血,或诋毁诽谤佛法僧...

在生活中怎样去包容他人的习性

在生活中怎样去包容他人的习性

问: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去包容他人的习性? 达真堪布答:我们并不会包容,甚至对别人生起嗔恨心,有伤害他人的行为,其实这些都是在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其实,就是你自己嗔恨,你自己心里不舒服,若是你去伤害他...

办厂开公司,如何请佛菩萨加持保佑

办厂开公司,如何请佛菩萨加持保佑

问:办厂开公司,想请佛菩萨加持保佑,顺利开展,心想事成。请法师开示,怎样如理如法地请佛菩萨?然后又怎样谢佛恩? 大安法师答:看来你把这种生意买卖跟佛菩萨在开始谈判了。你要办工厂办公司,按照世间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