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不用学多,不生气、没脾气,那就是佛法!

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 ”


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
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好像人生种种病,为什么生的?因为有脾气。一切事情不顺利,为什么?也因为有脾气。
所以人若能没有脾气,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快乐的,都是平安的。可是,人都不注意这一点,以为随随便便发脾气,就对事情有帮助。实际上,什么好事,你一发脾气,也会坏了。所以我们最要紧的是没有脾气,没有烦恼。
学佛法的人要有耐心,有人骂我们,我们要拿他当唱歌听,或当他们给我们讲另一种语言。点我因为我不骂人,所以旁人骂我,我也不懂得、也不知道;尤其有人骂我们,那是给我们上肥料,令你这块地所长的一切能茂盛一点。
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要能忍受,就是德行,能忍就是道;你要能忍,也就是修行。受不了也要受,才得了。
如受不了,就有麻烦;能受得了,无论有什么境界来了都能忍受,这就是懂得佛法。你要是不能忍、不能受,那就是不懂得佛法。
所以我们要:“不生烦恼莫疑心 ”,时时都不生烦恼不生怀疑。“总要管己少管人 ”,常常只要管自己,不要管旁人。
“多认不是少争理 ”,常要认自己的不是,不要尽那么狡辩。“安然清净智慧生 ”,你要能这样就很平安,会生出一种智慧。
“明心没有碍难事 ”,学佛人讲明心见性。明心即你心里明白了,什么事情都不难了,没有困难的事情。
“见性岂有忧愁心 ”,见性的人就不知道忧愁了。“佛光不是不普照 ”,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 ”。
所以佛光不是不照你,而是你心里若像浑水似的,月光就照不进去了;我们心里要是清了,就像水里现出月亮似的,佛性就现前了。“意定天无云 ”,你意有定力,就好像天上没有云彩似的。点我为什么佛光不普照我们呢?因为“忧思恨怨心搅浑 ”,你又有忧愁、又有烦恼,又有恨、又有怨,在心里头有这么多东西,所以心里就浑了,就没有智慧。我们谁能没有烦恼,谁能没脾气,谁就生大智慧,开大智慧了。
学佛法不用学多,学得能不生气、没有脾气,那就是佛法。所以说:
事事都好去 脾气难化了真能不生气 就得无价宝再要不怨人 事事都能好烦恼永不生 冤孽从那找尽瞅人不对 自己苦没了
我们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就在这很简单、很现实的地方上,能明白了,就是明白佛法;不要到远的地方去找、高的地方去找,就在你每天所面对的现实中。
这个境界你要能把它转过来,就不被境界所转,不要到这个境界一来,就不知道怎么样才好。时时都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你能这样,那就是明白佛法。
今天我不讲太多,讲太多了,你们会还给我。
问:要怎样学,念什么经或念什么咒,修什么法,最快成佛?
宣化上人:你念不生气的经,念不发脾气的经,念不骂人的经,有这三种经,很快就成佛了。 感恩!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心中有怨恨情绪可以发泄出来吗?

心中有怨恨情绪可以发泄出来吗?

我心中有怨恨发泄一下有错吗?   世间人觉得自己有怨气、有情绪应该发泄出去,这样的内心才会轻松一点。说把怨气发出去了会不生病,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大的错误。   当自己的身心被这种怨恨驱使而暴...

宏海法师:净土或问

宏海法师:净土或问

第一讲 好,各位正法学堂的同修,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

【原文】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华严经》   【注释】   见路无尘见到路上很干净的,这时候又该发愿了,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常行大悲心。什么叫大悲心?大悲心就是...

佛说从细微之处入手,终能大有成就

佛说从细微之处入手,终能大有成就

  编者按:你羡慕那些成功人士吗?你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吗?佛陀告诉你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终于成就非凡的事业。 【原文】   如天雨滴,后不及前,虽不相及,能满大器。修习智慧,亦复如是。从微小器...

自杀解脱,这样真的能解脱吗

自杀解脱,这样真的能解脱吗

问:有些人不能忍受业力苦果的痛苦,想自杀解脱,这样真的能解脱吗?为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有些人因疾病、贫穷而自杀,有些人因情爱、亲人的别离而自杀,有些人因事业失败而自杀,等等类似事件层出不穷,人们对此...

芡实的药用价值

芡实的药用价值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家常美食网提供——芡实的药用价值,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  芡实 又名鸡头子。为睡莲科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