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闭关修行”?有何意义?

什么是“闭关修行 ”?


  闭关修行源自古印度无上瑜伽密法,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闭关修行,只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才可以,闭关期间他们不吃五谷杂粮,只吃少量的水果蔬菜,饮少量的水,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正是在这种极端的状态下,人的潜能才得以发挥,所以闭关修行一年往往相当于普通修行几年。  所谓的闭关在佛教来说是指关闭自己的六根,身,口,意,不让心被杂染。而这段期间,修行者会专心的修行。生活方面则是如常,如比库正常托钵,诵经等。在家人则是受持8戒或者去精舍居住。  闭关是指在一个设定好的小屋子里修行,不可出门,每天诵持经咒,短期闭关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但有闭关三年六个月的就免不了要进食,进食也是有要求的,必须做到过午不食。闭关修行有何意义?
  在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定时的、定期的功课以及一定时段的修法,比如七天、二十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百天等,克期取证,专心修持某一法门,如果环境许可,确实需要,也可为期一年、三年,乃至六年、九年、数十年。但并不一定是单独地个人修持。例如:释迦时代的结夏安居,中国禅林的冬、夏两季禅期,是集合许多人共同修行的。天台宗祖师们编撰的忏法、仪轨,都是集合六、七人或数十人共同结坛而修的。在佛世时的结夏安居,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或于树下,或于洞窟,或于自建的茅舍,或于居士家的空舍,是个别修行的。但那些都不是现在所说的闭关。  古代禅宗中流行一句话:“不破参,不住山;不开悟,不闭关。 ”可见对禅僧来说,必须等开悟后,才能有资格闭关。因为闭关修行需要一定基础,否则,闭上三、五年,不是一无所成,便是因为魔障,不能如期地完成原来的誓愿。除禅宗之外,其他各宗派的研修者也常有闭关之举。如净土宗为了念佛修行,闭净土关;华严宗为了修法界观,读诵《华严经》,闭华严关。  在佛教中,有一种名为“闭生死关 ”最为感人,有些大修行人发大誓愿,愿于一生中了脱生死,所以令自己人生的最后几年或十多年在闭关生活中度过,直到自己觉得有了生死的把握才出关;如果没有把握,便誓不出关。  现在的丛林大寺院中,仍有一些修行僧在闭关修行,一般闭关的人有两种目的:一者,为了能集中精力阅读大藏经;二者,能够顺利专修某一法门。所以,期限各不相同,有些数月,也有数年的。闭关者住的房子称为“关房 ”,一般都建在僻静处,关房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条件,如有小阳台能让闭关者晒到太阳,内有厕所等等。在闭关期间,以不出关房为原则。所以在关房外,必须有人护持饮食、医药等事,称为“护关 ”。  闭关修行能够放下杂务,杜绝外缘,是专事修行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是,必须具备许多因缘条件,一者闭关者的禅定功夫,二者有寺院能成就,所以非常不容易。  闭关是修行者直接体验、体会心性的实修方法,西藏称为“古萨里觉贡 ”。严格说来,闭关以后才是真正的修行。因为只有闭了关,才能真正远离尘世的染污影响,真正按次第顺序修行。习定是闭关的主要内容之一,习定又是闻、思、修的精华。因此,不受外界影响,有一定闻、思的基础再去实修,这样才能称之为“闭关 ”。密宗强调“即身成佛 ”,因此必须限期亲证实修。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念了佛号为何感应不到任何加持

念了佛号为何感应不到任何加持

问:经中说仅仅念几遍佛菩萨名号也会有很大的作用,为什么有人念了佛号却感应不到任何加持? 索达吉堪布答:这种问题关键在自己的信心与恒心,圣尊们加持是无偏的。有些人因业障,信心、恒心不够,因而暂时无法现前...

往生时为何只见莲花不见佛

往生时为何只见莲花不见佛

问:往生时,为什么只看见莲花,不见阿弥陀佛来也要赶紧走,这样走能确定到极乐世界吗? 大安法师答:实际上,我们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是带着莲花过来的,但只是我们心很浑浊,业障很重,烦恼很重,只看到莲花,没...

生病能消业障吗?怎么面对病苦?

生病能消业障吗?怎么面对病苦?

病苦消不消业?   我不敢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啊,或者说我不知道。但消不消业,我们都要经历。所以说,面对病苦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还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去面对,可能会好一点儿。   但...

不学弟子规,往生净土就会落空吗

不学弟子规,往生净土就会落空吗

问:现在有人说《弟子规》就是佛的戒律,不学《弟子规》,往生净土就会落空。这种说法正确吗? 大安法师答:弘扬《弟子规》也是个好现象。由于我们中国大陆近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边缘化,童蒙教育缺乏道德内涵,小孩...

折福之举:邪淫

折福之举:邪淫

世间有一种不费一分钱,也不用费一分力而能成就最高的德行,享有最殊胜的安乐,给子孙积下无穷的福荫,令自己来生得忠贞贤良的伴侣的行为------戒淫。而淫之为祸,也是...

普陀山历史文化

普陀山历史文化

据出土文物证实,远在四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此山上留下足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曾将普陀山及附近诸岛称为“甬东”,秦朝安期生、晋朝葛洪等人都先后来山采药和修炼。相传汉代大儒梅福曾来山隐居,故普陀山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