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语理解断章取义,犹如杀人不见血!

某些弘扬净土法门人,常常喜欢举蕅益大师的一段话来‘教导 ’浄土修学行人,其语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

  上述言语,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其意思是:一个人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完全是凭靠有没有信心意愿;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品位高低,完全是依据执持阿弥陀佛名号的深浅了。  然而,当我们翻开《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原文时,发现其完整段落是这样表述的:“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  上述完整段落中有二个关键词,一是信愿;二是持名。蕅益大师已表明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我们要弄清楚到底“行行 ”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据《佛光大辞典》的注释,第一个‘行 ’是动词,第二‘行 ’是名词。一般佛教所说的名词‘行 ’含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自利行;二是指化他行。又据唐朝善导大师的理念,其分往生净土之‘行 ’也有二种:① 正行,② 杂行。正行一般指念佛号和持诵经典,杂行则是指所修利益众生之福业。  可见,行行中的第二个行,既包括自利行,也包括化他行。行持善法自利利他,不就是指要修利众之福业吗?所以信愿持名,这四个字,正暗示要福慧双修,绝非指单一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前者如眼目,后者如脚足,二者要相辅相成来运作,缺一不可。  由此可见,释迦佛教导我们要‘依义不依语 ’。借祖师之语宣讲佛法时,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否则以盲导盲,害人法身慧命犹如杀人不见血。在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中,有哪个法门的修持离得开福慧双修呢?如若真离开了福慧双修,那还算是佛陀的一代言教吗?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问:恳请法师慈悲详解惭愧心和忏悔心以及如何忏悔? 宏海法师答:忏悔法门是佛法的初门,也是佛弟子一直修的加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就有忏悔业障。忏悔的前提必须要有惭愧。身为一个佛弟子如果没有惭愧心的话,...

若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要真愿要诚

若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要真愿要诚

【原文】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阿弥陀经》   【注释】   说到这里,佛就又招呼舍利弗,跟舍利弗说;跟舍利弗说也就是跟我们娑...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栴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迦、难陀、阿...

十念法是十口气念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念十声?

十念法是十口气念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念十声?

善士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宏海法师答:   首先讲临终念佛,如果按照经典里面讲到的,以及后来大德们发挥所说的,临终的时候,如果遇到善知识教...

为什么不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过。他们以为,假使大家不结婚,岂不要灭种吗?人类种都灭了,还成什么世界?我虽为此对诸朋友详加解释他们的误会,但语言究不如文字来得普遍,所以现在特来把...

佛说这才是谁也抢不走的财富

佛说这才是谁也抢不走的财富

编者按:   你是否已经拥有财富,或是曾经拥有过?你是如何定义财富的?你是否觉得拥有伟大的思想也算拥有了财富?佛告诉你智慧与钱财的本质区别。 【原文】   宝物归无常,善法增智能;世间物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