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语理解断章取义,犹如杀人不见血!

某些弘扬净土法门人,常常喜欢举蕅益大师的一段话来‘教导 ’浄土修学行人,其语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

  上述言语,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其意思是:一个人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完全是凭靠有没有信心意愿;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品位高低,完全是依据执持阿弥陀佛名号的深浅了。  然而,当我们翻开《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原文时,发现其完整段落是这样表述的:“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  上述完整段落中有二个关键词,一是信愿;二是持名。蕅益大师已表明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我们要弄清楚到底“行行 ”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据《佛光大辞典》的注释,第一个‘行 ’是动词,第二‘行 ’是名词。一般佛教所说的名词‘行 ’含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自利行;二是指化他行。又据唐朝善导大师的理念,其分往生净土之‘行 ’也有二种:① 正行,② 杂行。正行一般指念佛号和持诵经典,杂行则是指所修利益众生之福业。  可见,行行中的第二个行,既包括自利行,也包括化他行。行持善法自利利他,不就是指要修利众之福业吗?所以信愿持名,这四个字,正暗示要福慧双修,绝非指单一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前者如眼目,后者如脚足,二者要相辅相成来运作,缺一不可。  由此可见,释迦佛教导我们要‘依义不依语 ’。借祖师之语宣讲佛法时,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否则以盲导盲,害人法身慧命犹如杀人不见血。在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中,有哪个法门的修持离得开福慧双修呢?如若真离开了福慧双修,那还算是佛陀的一代言教吗?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打佛七时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弥陀佛快来接引吗

打佛七时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弥陀佛快来接引吗

问: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阿弥陀佛快点来接引我,可以吗? 净界法师答:你这个地方有二个问题: 第一、念佛的时候感到很悲伤。我们刚开始念佛,当然是带一点感情,由这个感情来带动佛号,...

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有我们一朵莲花吗

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有我们一朵莲花吗

问:我听说念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一朵莲花,但不念阿弥陀佛了,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就凋谢了,是这样吗?《妙法莲华经》的化城,与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样的吗? 大安法师答:是的,念佛的时候,极乐世...

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未来的出路何在

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未来的出路何在

问: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曾经苦苦支撑,现在却又想逃避。未来的出路何在? 索达吉堪布答:佛教说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因缘具足时,不管怎样都会发生;因缘不具足时,无论如何也挽留不住。懂得这一点,很多...

佛经中有些与世间常识相违,该如何断疑生信

佛经中有些与世间常识相违,该如何断疑生信

问:弟子读《长阿含经》前三分皆欢喜生信,叹未曾有,只是第四分讲须弥山及四周龙王、金翅鸟、日月宫殿等事,与所学常识相违。请问如何断疑生信? 大安法师答:佛具有一切种智,了解十法界一切事理、性相、因果,要...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问: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净因法师答:要想解释爱情,我们就要了解其中蕴含的三个层次:欲,爱,慈。 1、欲:有情众生皆有欲望,这是第七识的功能,由此便导致主语是我:我要、我的而之所以想要,是源于...

做事有信心 才容易成功

做事有信心 才容易成功

  做任何一事件事,首先要有信心,才容易成功。信心是我自性里最重要的一个性德,凡夫迷失了自性,性德不能现前。因此,常怀疑惑之心,道心不能坚固,所以久远修行不能成就。   因此,佛法修学能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