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佛珠放生简仪与注意事项

一、放生简仪


  ①称圣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唱或念三遍)
  ②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在佛前求忏悔。(唱或念三遍)
  ③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念三遍)
  ④念佛:  唱或念:南无(nā mó)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nā mó)阿弥陀佛......少则几十声,多则百来声,当然是越多越好,最后转为四字念佛......
  ⑤放生:  希望你们,被放以后,获尽天年。临命终时,乘佛本愿,往生极乐。(三遍)
  ⑥回向:  放生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文殊普贤观自在,  诸尊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bō)若(rè)波罗蜜。

  注:放生仪式宜简单隆重,放生过程宜迅速确实,尤其夏日更宜从简从速。千万不可由于人为因素拖延耽搁,害众生多受不必要的痛苦,甚至死亡。
  放生前一定要传授(居士为代授)三皈依并念佛,我们还应发菩提心,愿众生永不再堕三恶道,今生报尽,投生为人,信佛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离六道轮回之苦,这才是放生中的大放生,也是放生中最重要最究竟的意义!

附录:二、注意事项
  一、预约放生  与卖鱼者直接或间接、明确或暗示将要买生放生,使卖者闻讯捕捞,违背施无畏的基本定义。如此可令这些众生本几日后死,如今因预约卖者数量、品种等,使其提早被捞,虽汝意为放生,然而其中势必有不堪折磨而早夭的众生,由于其提前死亡出于你的预约,使自己的善举偏于形式了。
  二、不观察地点、水质  如果被放之众生,能放其为适于它生长的环境,则对其有极大好处。反之,若只顾放而不观察所放的地点,则对其害处多多。如将野兔置于众人处,飞乌放于易捕地,鱼儿放入被化工原料污染的确无法生存的河流水域等。
  三、禁放养鱼池  严禁将鱼及水生动物放入养鱼池,以养鱼池为卖鱼杀生之来源处,将众生放入其内,乃间接杀生也。
  四、不得区分大小贵贱  一味追求数量,而对某部分众生远离慈心。如见两盆鱼,心想若放这盆躯体小的众生,则价钱和数量要比放那盆躯体大的合算。或思维买一大堆田螺的钱,还不够买一只甲鱼的金额。因而弃大舍贵,择小选贱。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未被解救生命的众生怨恨与嗔怒。孰不知躯体越大,价格越昂贵的众生,你放了它,功德也越大。所以放生时不要带着选择和预备买何品种的心去买生,应当遇见什么,就买什么。
  五、万勿因噎废食  有人因见到自己或他人辛苦所放之众生,有被随后捕抓的危险,便以为这种放生毫无意义,且造就捕抓者的恶因。其实即便仅仅能延长众生一个秒钟的生命,此众生也宁一秒后死,不求一秒前亡。故究放生者功德而言,施其一瞬间无畏与放其数年无畏,功德正等无异。于被放者言,彼虽短暂获生,仍于生时心若甘饴,又由于其成就了放生者菩提心的功德,故放生者之功德利益,所被放之众生亦有,使彼终获善乐。而且,从悲心的角度来说,即便知其在放后即有被捕之险,或见其伤弱而不顾,心怀哪怕使其一瞬安乐也要解救之心,此种人慈悲更为强甚,极为诸佛赞叹,有此发心者,无论所救众生是否有福报活下来,以彼悲心的利益,放与被放者均有大利益。故千万勿抱前放后抓不算放生或买时选择强健活力者放的错误思想了。
  六、不善回向  很多人因为自以为不去执着功德利益,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势。不重视回向,会导致大量功德转化为人天福报,为将来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碍。所以每个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转向出世间的种种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为,因其是有为法中最为殊胜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垦,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现报,所以放生者切要善于回向。免大量功德流于人天无意义消耗的福报也。
  七、未知己知彼,勿随意劝说  轻易不要对无信心者(尤其是卖鱼的人)宣布和劝化说我买鱼是为了放生做功德,你应当怎样等等。因为并不了解对方对于因果之取舍观念,一旦被其把握和摸索出放生者出没的时间规律,所偏重放之品种,即便每次给放生者开诸方便,放生亦流于形势而形成弊端。使卖者为了放生者的需要而购抓某种众生,而放生者并不见得一次都能将卖者的货量都买掉,使未被放的另一部分众生伤心埋怨。所以轻易不要让卖者知道目的,通晓规律。对于有的地区已形成此局面者,虽无法挽回,但应亡羊补牢,注意宣传给新的放生者这个道理,至少使这种局面保持在最小范围即可。但万万不可因为觉得造成此局面不好,便不去放生,退失信心,使更多众生流于他人的口腹。总之,放生要比不放功德殊胜。
  八、倘使工作失误,勿轻易自咎  释放与解救他人的生命,永远没有过失。许多放者因为工具、因缘及种种不利因素,使所购众生不能全数尽活,便于亡者自愧有罪恶感。实际众生从生到死,皆受制于因果,假如你尽力做了,它还是于放前死亡,实属因缘所使。彼既便如此,亦要比被人刀刃烹煮者幸之万倍,据说畜生之苦,不但苦于死时之剧痛,死后之剖解、烹食、乃至被消化后,其痛苦的知觉方无。故这对于被放者而言,使其少苦而终,且免受死后之剧烈痛苦,仍具备不小贡献。况且你把放生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对其今后,仍具备积极深远的意义。故而应知放生因悲心之故,无过失而言。(原作者:四川省白玉县昌台区亚青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问: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这里面还是从计数念佛开始,因为你这两个问题不能摆在同一个平台上去说,他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那么计数念佛是一种方法,通过计数念佛达到功夫比较相应,跟弥陀...

为何吃肉是杀生犯戒,而吃蔬菜水果却不算呢

为何吃肉是杀生犯戒,而吃蔬菜水果却不算呢

网友:植物、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可为什么吃肉是杀生犯戒,而吃蔬菜水果就不算杀生犯戒呢? 学诚法师:植物虽然也是生命,但它没有情爱觉知,没有动作,属于无情众生。譬如植物摘掉果实、截取枝叶后来年还会再生长...

正信与迷信该怎么区分

正信与迷信该怎么区分

问:顶礼法师,何谓真正的信仰,信仰是否应该明澈,混沌该如何解除,还请开示,谢谢。 学诚法师:佛法对信的定义是:对于佛法真理、三宝功德、世出世间的善根深信不疑,从而策发起自己宗仰、效学的决心和力量。正...

佛学常识|十二因缘

佛学常识|十二因缘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课题: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死的由来,佛教说为「十二缘起」,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循环相续的结果。也就是说,有情众生由于一...

打佛七是否最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打佛七是否最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问:打佛七,克期取证是否是最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方法? 大安法师答:打佛七也是依众靠众,一段时间放下身心世界,全力以赴精进办道,这就是也属于克期取证的范围。所以打佛七,就是为了获得往生的目的来打佛七...

中国佛教种类

中国佛教种类

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性及时代环境的不同而产生。所以如果站在佛教的根本立场上说,宗派是多余的,如果执一非全,那不唯是学佛者个人的损失,更是整个佛教的不幸;正像浙江的宁波人喜欢吃臭,湖南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