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佛珠加持洗澡水布施鬼道众生如法吗?

  无意看到朋友圈标题为:“很多人不解,究竟在洗澡上厕所的时候能不能念佛,看完就懂了 ”的文章。通篇窃用印光祖师的开示,将洗澡入厕,必须默念佛号,说成小声念......而又妄说持咒加持洗澡水,观想为甘露,可以布施鬼道众生,他们无福,只能吃肮脏的食物......




   我想说的是:
   鬼道众生因为福薄,不仅咽喉象针尖一样细,而且看到任何饮品、食物,不管好坏,都会因业力,自然显现为粪尿、血水,无法食用。并非是我们布施肮脏的水与食物,他们就能得到受用。
   所以,我们要念:变食真言、甘露水真言、普供养真言,进行加持、观想,它们仗佛力、法力、众生心力相应,才能开咽喉享用食物与水。
   佛法二力圆满具足,众生心力(虔诚度)往往因人而异。印光祖师常说:佛法利益,需从恭敬中求,多一分恭敬,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而裸露洗澡,不庄重之时处持咒岂有恭敬之理?
  有人会说,我们可以默念!
  好!我承认默念不失恭敬!
  问题是:一切众生都有尊严,也需尊重,施食者有轻贱之心与施食应存慈悲,平等之心不相符,如何感应鬼道众生?
  施食者有染净之念,偏以肮脏之水存心,又如何观想成美味甘露?
  需知,佛门中的施食观想,均借洁净之物辅助,才能观想真实,又有人以为,布施的饮食越多越好,这也是误区,有相的食物再多,也无法满足鬼道无尽众生的需要,一般七粒米饭或米即可,当然也可以是人类常量的饮食。
  因此,佛门的观想,可以无中生有,以少变多。所谓:“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 ”。
  为什么需要饮食呢?那是怕施食者观想不纯熟不广大,所以用饮食帮助施食者看到饮食,容易观想成饮食。
  终上所述,我们施食,必须心存真诚清净恭敬,持咒观想,才能随愿所成,培养福报,否则必招嗔恨而感恶果,不可不知!


  附:持咒观想
  诵变食真言时观想:现前饮食仗咒力加持色香味美,遍满虚空法界;诵甘露水真言时观想,此水咒力加持,清凉甘美,遍满虚空法界,一切饿鬼咽喉自开,受用欢喜,离苦得乐,法界众生周沾法乐。
  观想不周到的可以多看看繁华餐馆或大寺院,大众进餐的欢喜热闹情景,施食观想时就可以借鉴了。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如何做到远离六尘而行布施

如何做到远离六尘而行布施

问:想请问在金刚经讲录中有关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一句的解释,用钱财布施属色尘,法布施属色、声、香、味、触、法的法尘,众生受难去救是无畏施,还是离不开六尘。不论是行财、法、无畏施,都离...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问: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人来到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谢谢! 如瑞法师答: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今天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时候,他的弟子就问了他这个问题。孔子怎么回答的?不知...

威德是什么意思?威德简释

威德是什么意思?威德简释

  威德是指的庄重的、高尚的、令人肃然起敬的美德与涵养。可畏称为威,可爱称为德。《无量寿经》中赞叹阿弥陀佛云: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问:师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还是不注重形式重要呢? 慧广法师答:首先要告诉你,两者对修行都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真正的知道我们与佛法的关系,如同鱼离不开水一般密不可分。 譬如几近干涸的小溪中,...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问:超度亡人为什么念经? 答:超度的时候念经,是超度亡人渡过苦痛之海,而到于无苦难之境地。这个意义比世间追悼会更深刻,世间追悼会只是纪念怀念一下,仅仅是一种回忆纪念,顶多是在大会上宣扬一下,这个人在世...

如何面对心中的恨与怒

如何面对心中的恨与怒

网友:弟子最近心中总起嗔恨心,比如看到别人不守规矩闯红灯,随手丢垃圾等等,心中马上升起愤怒,恨不得那个人马上死掉。弟子自我观心,知道这样不对,马上念六字大明咒或佛菩萨名号,嗔恨心顿时消灭。请问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