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佛珠浴佛的意义和功德

浴佛节来历

  在靠近雪山南麓森林繁茂的地方,有一个很富裕、很有名的国家叫迦毗罗卫国。
  国王净饭大王是释迦族中的族长。英勇能干,智胜德高,把迦毗罗卫国治理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全国臣民都非常拥戴他。
  年轻的净饭王,少年得志,在家中是一族的首长,在政治上是一国的领袖,因此,各国的公主,名门的千金,都在暗自为自己的终身大事祝祷,都希望能嫁给这位年轻威武的国王。
  拘利族的天臂城主善觉大王,有一胞妹摩耶,端庄秀丽、仪态大方、温和贤淑,远近闻名。
  年轻的国王,美貌的公主,就这样结了美满的姻缘。
  夫妇的感情,如鱼得水,真似人间天上。
  暑往寒来,秋去春至,日子像流水似的匆匆逝去。
  净饭大王和摩耶夫人结婚以来,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他们还没有生养一个嗣位的王子。
  净饭大王在处理国政之暇,回到宫中的时候,看看温和贤慧的夫人,望望宫中寂寞的陈设,总是愁眉苦脸,怨声叹气。
  聪明的摩耶夫人,早就看出国王的心事。
  一天,贤慧的夫人就轻声向净饭大王说道:“王呀!我们都慢慢老了,怎么能没有继位的太子呢?你不要老是像往日一样固执,希望你能接受我的意见。
  自古以来,王者的宫庭中,都有很多的妃子,你为什么要废弃这个惯例呢?你看,宫中除了我以外,没有任何妃子,你赶快再多寻几个如花的美人,说不定她们会为你生下一个可爱的王子。 ”
  “不! ”净饭大王坚决的回答:“命运如果注定我没有王嗣的话,就算我得到天下所有的女人,也是一样。 ”
  净饭大王口头是这样说了,但心中的忧虑却是与日俱增。
  摩耶夫人,她是迦毗罗卫国的国母,她的相貌如同秋天圆满的月亮,她的心灵如同池塘中清净的莲华。
  然而,她不能为迦毗罗卫国生下王子,不能为净饭大王生下一位国家未来的主人,心中经常感到烦闷与不安。
  那是在摩耶夫人四十岁的时候,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里,夫人舒适平和的睡在床上,她朦胧的睡梦之中,忽然看到有一位长得仪表堂堂的人,乘坐一头白色大象,从虚空中慢慢走来,当走近夫人的时候,就从她的右协而进入了腹中,夫人一惊醒来,才知道刚才做了南柯一梦。
  夫人醒来以后,把这个梦告诉睡在身旁的净饭大王,净饭大王听后,和夫人一样,他们都感到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梦。
  夫人自从做了这个梦之后,就和通常的女人不一样。她每天幸福安乐的过着日子,没有忧患、苦恼,更没有嗔怒、贪欲和虚伪。她不喜欢喧闹的地方,每天只喜欢在空闲幽静的林中或水边游乐、修养。
  没过多久,夫人把怀孕的喜讯告诉国王,大王听后高兴得心花怒放,积郁在心中的忧闷,一扫而光。
  农历四月初八日,夫人向国王说,游园后依风俗要回娘家生小孩,大王不仅亲自护送夫人回娘家,还命令很多侍女随身侍候。
  他们走到迦毗罗卫国蓝毗尼花园后不久,夫人在一棵无忧树下诞生了太子。刚生产后的夫人,没有丝毫苦恼;初生的王子也非常安祥。
  生下不久,太子行走七步,每走一步现出一朵莲花,王子环视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天上人间,我是最伟大尊贵的觉者。)
  这时,天空中出现九条(有说两条)龙,吐水为太子沐浴。有很多的天王和梵神,天王举起琉璃床的四足,梵神恭敬的捧着珍贵的伞盖,无数的天人,都来赞美这位现在的太子,未来的佛陀的诞生。(参考《释迦牟尼佛传》)
  从此,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日,就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日,又叫浴佛节,或佛诞节。
  注:太子像是数寸高的童子形立像,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原来印度的习惯是尚右(以右为正),所以右手指天,但是中国汉地的习惯是尚左,因此中国汉地所造太子像多半是左手指天,这是不合佛经的。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请不要随意放弃那些不聪明的人

请不要随意放弃那些不聪明的人

  编者按:你看过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吧?你是否为她们的动作整齐、优美而倾倒?不管是身体虚弱、残疾,或是智力有缺陷,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佛陀教导我们,应该关心并尊重身边每一个人。   【...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善知...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是迷信吗?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是迷信吗?

  很多人觉得,人只有无路可走了,才会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还有人觉得,年纪大没事干了才需要学佛,把佛法当成一种消遣;更有不少人,一听到学佛两字,马上就给贴上迷信的标签。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

工作忙等退休再修行可以吗?

工作忙等退休再修行可以吗?

善信问: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现在工作忙,无暇修行,等退休可以吗? 觉火法师答:   阿弥陀佛!都可以,问题是时间等人吗,无常会等人吗?   世俗的观念往往是想什么都不做了,退休后老了再...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问: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有专修与杂修,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衍慈法师答:佛法无边,菩提之道,无非是要令众生觉悟,乃至成佛。至于我们修行,如何辨别专修与杂修。引善导大师之开示:专修者包括身口意三业,身业专...

如何解决烦恼和妄想

如何解决烦恼和妄想

问: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家二众在生活中修行时,往往因为烦恼业障较重、妄想较多,总觉得自己修持还不够精进,这是怎么回事?您认为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 绍云长老答:你提的问题是很有代表性的。不能参禅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