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佛珠佛门吃饭有五观吗?

佛门吃饭很讲究、很艺术、又很学问。


  尤其在大寺院,僧众吃饭,还有专门巡堂(负责打饭菜)的,大家要唱供养咒、回向偈(为施主祈福),这叫“过堂 ”,饭菜的多少、干稀,碗筷的摆放位置,都有特定的比划动着和讲究,如果不懂这些规矩,不仅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吃喝,而且还会被人耻笑!


  以上是为了用餐整齐,接下来在吃饭的过程中还有专门的修行方法,叫:“食存五观 ”。就是一边吃饭一边作五种观想(思考)。


  因此,佛教的斋堂(饭堂),通常叫“五观堂 ”。


  五种观(guàn)想,虽是出家人吃饭时的修行方法,但在家的佛教信徒,也可以了解、修学,从而增进道业,这五种观想分别如下。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一颗种子,经风晴雨露、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融合了宇宙万有才能收获,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试计算,一餐饭,从农人耕种、收获、舂磨;商人买卖、保质,厨人淘洗、炊煮、烹调;工人制作餐具等,需要多少的艰辛与功夫! ”


  因此,进食,应心怀感恩,思考来处不易,以此增进道业。


  二、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用餐时,思量自己的德行,是否圆满?如果欠缺,深生惭愧,赶快用功修道。


  三、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用餐时,谨防起心动念,对上味(美食)起贪,使劲吃,下味(不合口味的饮食)生嗔(厌恶),中(一般)味起痴(勉强饮用),这些过失,足可让人堕落三恶道,必须远离。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人身百病,饥渴为主,所以把吃饭当作良药,为了医治身体憔悴,因为身体健康,才能精进修道。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为了成就道业,所以接受饮食。


  古德说:“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


  出家人修行办道,上乞佛法以滋慧命,下乞饮食以滋身命。


  用餐时,不能用贪嗔痴的心念计较饮食的好坏,常怀惜福、惭愧、感恩、知足的心,接受饮食供养,精进修道,如此才能上成佛道,中修万善,下度众生。




  注:吃饭五观,是修行的一种方式,所有的方式都是为了增长慈悲、智慧,从而断惑、成佛。


  所以,修学功夫纯熟的佛教徒,可依各自所修的法门深入。


  比如修念佛法门的,在一切时处,一句佛号,不离心口。


  因为修学功深,自然证知并受用,人人本有的慈悲、智慧、佛性。


  附录:法相名词解释


  贪:贪爱五欲(财、色、名、食、睡)享受,荒废道业,为三毒之一。


  嗔:又叫嗔恚,恼怒、愤恨,为三毒之一。


  痴:全称愚痴,又叫无明,不明白事理的意思,为三毒之一。


  佛教所说的愚痴,并不是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所知都是邪知邪见,与佛教所说的正知正见相反,所以叫做“痴 ”或“无明 ”。


  德行:1、指善良的品性和正直的行为。 2、指具足功德的行法,如三学、六度等。


  应供:应该接受供养。


  道业:修道的事业,招感人天果报的是“福业 ”,成就佛果的是“道业 ”。


  佛性:佛是觉悟的意思,性是不改变的意思,合而言之,佛性就是一切众生永不变异的且能觉悟成佛的性质。


  断惑:断除贪嗔痴等一切烦恼。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世间的真相是什么?

世间的真相是什么?

世间的真相是什么?   在悟道者看来,这个世间没有任何实义,整个大千世界就如同海上众多的浮泡,产生之后立即就破灭了,这个世间所有的显现,就如同幻影,不管是美好的事情,还是悲伤的事情,转眼即逝...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问: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大安法师答:大家都知道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的第二福小乘的戒福,这个[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就是净土宗对持戒的看法。你一定要至心地皈依佛、法、僧三宝,要去受戒,具足众...

佛教的宗派

佛教的宗派

一、佛教为什么会有宗派之分?释迦牟尼入灭后,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僧团纷纷兴起,由于他们在戒律方面存在分歧,   佛教逐渐走向分裂。二、为什么佛教会有小乘和大乘之分?在佛陀入灭后...

不要用高僧大德的话,去否定另一位高僧大德的话

不要用高僧大德的话,去否定另一位高僧大德的话

问: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拿着一位高僧大德的话去否认另一位高僧大德的话,请问法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大安法师答:你这个还是比较抽象,不知道具体是什么话否定另外一种话。总之,高僧大德包括各宗各派的祖师善...

如何面对失败的人生

如何面对失败的人生

问:如何面对失败的人生? 索达吉堪布答: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的角色不尽相同:有些人比较成功,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什么痛苦,修行也比较不错;而有些人则不太成功,从小到大处处遇到痛苦。但不论什么人,最后都...

舍不得爱情就等于舍不得三界六道

舍不得爱情就等于舍不得三界六道

问:怎么判断自己是真信?还仅仅是觉得自己信了?我现在挺愿意马上能去像极乐世界这样的一个地方,但有诸乐无有众苦。那么世间的一切,比如爱情,感觉到爱情的痛苦,但又舍不得,我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 大安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