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佛珠佛教相信超度亡灵的功用吗?

  不用说,佛教是相信超度作用的。


  不过,超度的功用,也有一定的限度,超度只是一种次要的力量,而不是主要的力量。
  所以修善的主要时间是在各人的生前,若在死后,由活人超度死人,虽以修善的功德回向给死人,地藏经中说,死人也仅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其余的六分,乃属活人所得。
  同时,正信的佛教,对于超度的方式,跟民间习俗的信仰,也颇有出入。
  所谓超度,乃是超生乐土而度脱苦趣的意思,是仗着家属亲友们为其所修善业力量的感应,并不是僧尼诵经的本身有着超度的功能,乃是借着超度者的善业及诵经者的修持而起的感应。(注三)
  因此,正信的佛教,超度工作的主体不是僧尼,而是亡者的家属。亡者的家属,若能在亡者临终之际将亡者心爱的东西,供奉三宝,施舍贫穷,并且使得亡者明白代他作了如此的功德,那对亡者的死后,有着很大的帮助。那是由于一念的善业感应,以及临终之际的心境安慰,所以他的业识也将感生善处。这是物以类聚的原理,不能说是迷信。若于亡者死后,儿女家属以恳切虔敬之心,斋僧布施,作大善业,以其殷勤的孝心,也可感应亡者的超生,但此已经不如在亡者未死之前所作的受用大了。唯其孝心至诚,如地藏救母那样的发大悲愿,愿为救母而生生世世救度苦海的众生,凭这伟大的愿力,尚可感通亡者,减少乃至灭除亡者的罪业,这不是无理的迷信,而是由于大孝心及大愿心的感通,使得超度者的心力愿力,化入感通了被超度者的业力,乃至彼此连通一气,所以能够超度。
  所以,在正信的佛教,死人的家属,若要荐拔亡者,乃是供养三宝及布施贫穷,并不一定要求僧尼诵经,僧尼接受布施供养,仅为斋供者祝愿而已;因僧尼诵经是日常的恒课,诵经是一种修持,也是为求明白修持的方法,目的不是超度亡者,施主供僧的功德,是由于成就了僧尼的修持生活而来,不是由于计工折价的诵经而来。
  佛教中虽有指示以诵经来超度亡者,那是希望各人亲自诵经,万一自己不会诵经,或以为自己诵的太少,才请出家人代诵。
  其实,僧尼是为佛法的住世及化世而设,不是专为超度亡灵而设。诵经的功德,是由于信仰佛法并修持佛法而来,所以并不限于僧尼才可诵经,更不是一定要在人死之后,才来诵经。
  再说,超度的期限,最好是在死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前;因为佛教相信,就凡夫而言,除了福业特别大的人,死后立即上生六欲天,定业深的人,死后立即上生禅定天,罪业特别重的人,死后立即堕地狱,至于一般的人,死了之后尚有四十九日的缓冲期间,等待业缘的成熟,再决定轮回的去向。在这期间,如有男女家属以供养三宝及斋僧布施的功德为之回向超度,亡者便会由于善业功德的感应而得到超生的帮助,促成生于善道如人间天上之因缘的成熟。过了四十九日之后,已经随着亡者自己的业力而去投生,那时再作超度的功德,只能增加他的福力,或减少他的苦难,但已不能改变他已经投生的处所了。
  不过也有例外,如果是枉死,或者死得凄惨,由于怨结不解,他们纵然已经化生鬼道,还会在人间作祟,这就是通常传闻的「闹鬼」。
  这样的情形,需要诵经超度(向其说法使其知所去处),佛力引荐往生善道。
  佛教通常称鬼道众生为「饿生」或「饿鬼」,所以往往用密法的咒力加持,变食施食的口及蒙山,对于平安鬼类的作祟,有特别显著的效验,这种功能的佛事,对于其它的宗教──神教而言,他们简直没有办法。
  当然,以上是就佛教本身的立场而说,事实上,向来请僧尼做佛事的中国人,未必就是佛教徒,甚至是不折不扣的儒者,如近人唐君毅先生,他是著名的新儒学者,但他母亲去世之后,仍到香港的寺院中做佛事,并把灵位供在佛寺中,他因自叹他的哲学,在这一方面用不上力,所以仍抱着「祀如在」的儒家观念,寻求「慎终追远」的安慰。像这样的例子,可谓极多,如要他们完全照着佛教的观念来做,恐怕不易,所以这是中国佛教必须求一解决途径的一大课题。
  注三:佛祖统纪卷十五有朋法师传:「湖人薛氏妇早丧不得脱,其家斋千僧诵金刚般若,请(朋)师演说经旨。妇凭语曰:「谢翁婆一卷经今得解脱。」翁问:「千僧同诵,何言一卷?」答曰:「朋法师所诵者,盖师诵时不接世语,兼解义为胜也。」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若时常恶语相向,死后必转为口燃火之饿鬼

若时常恶语相向,死后必转为口燃火之饿鬼

  你是否感觉有的时候说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自觉是否已经掌握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大家都知道恶语相向是要不得的,但为什么仍然时常会有粗言恶语呢?为什么总是刚强难调伏呢?那个刚强难调伏的是什...

佛经经典爱情名句

佛经经典爱情名句

  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一切皆为虚幻。   3.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4.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5.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6....

禅宗六祖慧能

禅宗六祖慧能

早年少年时期:惠能俗姓卢,传说初生时有“二异僧”来取名“惠能”,是从小就叫惠能;按照佛门惯例,“惠能”是出家时的法名。父亲原在范阳(今北京附近的涿县)做官,后来被贬迁流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惠能于...

什么是受三皈依?为什么要皈依?

什么是受三皈依?为什么要皈依?

  受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在法师面前,法师代表给你正式传授三皈依,你就有一个戒体纳受在心里。这个戒体是你发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尽形寿不皈依天魔外道、不皈依外道邪说、不...

人生苦乐无常,如何保持平常心呢

人生苦乐无常,如何保持平常心呢

问:人生境遇,苦乐无常,如何能保持平常心呢? 索达吉堪布答:的确,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既会有快乐,也不乏痛苦。无论何种身份,皆会尝尽酸甜苦辣。只有胜不骄,败不馁,坦然面对人生百味,方为具智之人。法国哲...

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的吗

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的吗

问:请问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吗?特别是念《地藏王菩萨经》,念佛机可以回向给自己累世多劫以来的冤亲债主吗? 大安法师答:那你思惟一下,念佛机跟人念会一样吗?它绝对不一样的。因为现场人在那里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