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佛珠清明节怎样做好?

一、清明节的注意事项


  清明节,扫墓、上香、烧纸、上供、是祭祖敬孝,也是倡导孝行,更是我国慎终追远、百善孝先的优秀传统。
  但!只有方法正确,才能让自己的孝心得到借慰,先亡得到实益,孝行感得福荫。
  因此,祭祖扫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素食代替饮酒、杀生、食肉。
  中国古礼,遇到重大活动如祭天祭神,主持者要斋戒沐浴,虔诚清洁,不食荤辛。
  所以,在丧事中饮酒、杀生、食肉、作乐、唱戏......不仅对亡者不敬,而且会增重亡人罪业,本该投生善道的反堕落恶道受苦。
  (二)敬香、烧纸,不要太多。
  纸(也有烧锡铂的),是烧给鬼道众生的。
  但是!鬼道众生,只是六道众生之一,人死后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变鬼。
  饿鬼道里,有大势力、多福报鬼,如果亲人福报浅,或罪业重,亲人不一定能得到火化的纸钱。
  何况烧纸跟佛教的意义不合,佛教没有烧纸的传统,起码在佛教的经典里面看不到烧纸的记载。
  再说,祭祖扫墓与寒食节有关,寒食是不许生火的,家里都吃冷食。
  纸钱也是不烧的,只不过压在坟头,所以我们这个烧纸跟最早的风俗已经有变化。
  因此,烧香燃纸,只是表达后人对先亡的敬意,不在香纸数量,而在内心真诚。
  同时,特别要提高安全隐患的防火意识。
  (三)祭品,宜香花水果素食。
  (四)为亡人做供佛供僧、布施贫困、戒杀、放生、护生等善行福报,这样可以超度亡人,投生善道或极乐净土。
  以上事项,只为真心行孝、利亲、并为后代子孙及眷属蒙福的人作参考。


二、清明节佛教徒怎样做?
  (一)僧人怎样做?
  僧人寺务繁忙,不能够保证每个清明节,都能够回到祖坟给先人扫墓、上香等。
  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感情,不念父母的生养之恩,乃至所有亲人的养育之恩。
  所以,僧人通常会用自己的一些方式来祭祖哀思,或为先亡专门诵一部经、或专门为他们供养僧众等方式,利益先亡。
  (二)寺院怎样做?
  举行超度法会,大的如水陆法会,小的如礼忏、诵经、念超度普佛、设放焰口等活动,主要是从佛教方面,感恩与利益先人。
  (三)在家佛教徒怎样做?
  在家佛教徒,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照前面说所说的去做。(所说都依据佛经祖语,如《地藏经》、《盂兰盆经》、《印光法师文钞》、《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等。)
  无论利益先亡,还是福荫现在眷属,都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三、如何对待当地风俗?
  (一)不反当地风俗
  烧纸,表达后人对先亡的敬意,不管有无作用,己成风俗,没必要反对和阻止,但需将从前的一堆几堆,改作一张、三张或七张。
  (二)清明节的本意
  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逐渐发展增加了祭祖、扫墓、踏青等风俗,早就成为中国敬孝倡孝的优良传统。
  不仅生前要孝亲养亲,死后也要祭悼、哀思。
  莲池大师曾开导:“世间之孝三,出世间之孝一。
  世间之孝,一者承欢侍彩,而甘旨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而成圣成贤以显其亲。是三则世间之所谓孝也。
  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趣,莲胎托质,亲觐弥陀,得不退转,人子报亲,于是为大。 ”(摘自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注:综上所述,可用在祭祀亲人的任何日子,并非只用于清明节。
  需知,清明一年一度,孝道时时处处。
  愿以此文,消除你我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的遗憾。


附录:清明节的来历
  (一)季节
  《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
  清明节过后,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增多,正是万物生长、农民耕作的大好时节。
  因此,我国民间向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说法。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逐渐发展增加了祭祖、扫墓、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成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与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这些都与寒食节有关。
  (二)历史
  史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流亡国外,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找不到一点吃的,又累又饿,就连站起来的力量都没有。
  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个叫介子推的大臣,走到僻静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了碗肉汤让公子喝下,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和体力......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当了国王,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治武功卓著,春秋五霸之一的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的晋文公。
  重耳继位后,重赏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出介子推,依大臣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
  谁知?介子推坚决不出山,火熄后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倚靠在一棵老柳树下烧死了。
  晋文公见到后悲痛大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血诗的衣襟,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把他葬在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即禁火寒食,以寄哀思!(禁烟火吃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名“清明柳 ”,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问: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这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慧广法师答: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矛盾,都是因为误解而引起的,误解的可怕之处在于,连最亲近的人,包括父母和伴侣都会...

开智慧花结慈悲果

开智慧花结慈悲果

一、开智慧花结慈悲果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歌:《心是莲花开》,生命的花朵开了,生命也就有智慧了。我常常看着花思考,怎样才是生命的花朵绽放呢?导游带领大家参观寺院的时候都这样讲:“头...

美妙的音乐来自琴弦与手指的相互作用

美妙的音乐来自琴弦与手指的相互作用

  编者按:苏轼精通佛理。他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缘结合而成,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不行的。   【原文】:譬如琴...

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懂事孝顺

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懂事孝顺

问: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却内向寡言,不善交流,特别是在家不顺心的时候还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顶撞家长、把门踹烂等。我现在开始念《地藏经》回向...

念佛号时很快就打瞌睡,这是业障吗

念佛号时很快就打瞌睡,这是业障吗

问:师父您好!弟子在打佛七期间,念佛号时如果心里不起念头,很快就打瞌睡,脚都走不动了。所以只有不停地想东想西才不犯困,才能继续边走边念佛。请问,这是业障吗?怎么解决? 大安法师答:不打妄念,就会打瞌...

诵读这部经威力有多大?菩萨亲自来守护你

诵读这部经威力有多大?菩萨亲自来守护你

【原文】   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于伺求、得其便者。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