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佛珠如何看待做经忏的僧人?
台上的经师是大家恭敬的;
持戒的律师是僧伽依止的; 著作的论师是历史留名的; 盖庙的法师是公众钦服的; 弘化的大师是社会赞扬的; 可是送终的经忏师呢?甚至包括丧家在内,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到底差别在那里?
度死的不如度活的?
可是死的如果不度,活的会安宁吗?
何况活的都是死的来投胎的,死活又有什么差别呢?
就像社会有边缘人一样,僧团中也有一群所谓的“边缘僧 ”存在。
一方面一般的出家人与他们画清界限、另一方面在家信徒们不把他们当“法师 ”看。
只有在有人死的时候,他们才被注意到(多少也是看在死人的份上),“交易 ”完毕,他们又隐藏不见了。
如果只是为了“讨生活 ”,他们何必剃发染衣?
反之,如果剃发染衣好混钱,那么我们的僧团到底出了什么差错?
如果当初他们不是发好心来出家的,那么,是谁家的庙开了“剃头店 ”?
如果他是发好心出家的,那么,如今为何又沦落至此?
个人性格因素固然不能排除,可是道场的过度僵化、徒弟的缺乏教育,甚至剃染、授戒等事的草率、随便,恐怕更难辞其咎。
经忏都是祖师、国师们所作居多,诵之并非无益;度亡也是菩萨心行的表现,绝非下流、可耻。
因此,包括太虚大师在内,也都曾经有建立“经忏丛林 ”、合法化提高经忏师地位的倡议。
今日的经忏师素质如此良莠,与其一味的泾渭分明、造成僧团的分离与人才的流失,倒不如透过适当的尊重、定位与教化,而让这些经忏师在僧团的肯定当中,重回出家修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