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佛珠如何看待做经忏的僧人?

 台上的经师是大家恭敬的;

  持戒的律师是僧伽依止的;   著作的论师是历史留名的;   盖庙的法师是公众钦服的;   弘化的大师是社会赞扬的;   可是送终的经忏师呢?
  甚至包括丧家在内,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到底差别在那里?
  度死的不如度活的?
  可是死的如果不度,活的会安宁吗?
  何况活的都是死的来投胎的,死活又有什么差别呢?
  就像社会有边缘人一样,僧团中也有一群所谓的“边缘僧 ”存在。
  一方面一般的出家人与他们画清界限、另一方面在家信徒们不把他们当“法师 ”看。
  只有在有人死的时候,他们才被注意到(多少也是看在死人的份上),“交易 ”完毕,他们又隐藏不见了。
  如果只是为了“讨生活 ”,他们何必剃发染衣?
  反之,如果剃发染衣好混钱,那么我们的僧团到底出了什么差错?
  如果当初他们不是发好心来出家的,那么,是谁家的庙开了“剃头店 ”?
  如果他是发好心出家的,那么,如今为何又沦落至此?
  个人性格因素固然不能排除,可是道场的过度僵化、徒弟的缺乏教育,甚至剃染、授戒等事的草率、随便,恐怕更难辞其咎。
  经忏都是祖师、国师们所作居多,诵之并非无益;度亡也是菩萨心行的表现,绝非下流、可耻。
  因此,包括太虚大师在内,也都曾经有建立“经忏丛林 ”、合法化提高经忏师地位的倡议。
  今日的经忏师素质如此良莠,与其一味的泾渭分明、造成僧团的分离与人才的流失,倒不如透过适当的尊重、定位与教化,而让这些经忏师在僧团的肯定当中,重回出家修道的生活。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珠的基本知识

佛珠的基本知识

一、佛珠也叫佛珠应该由母珠、子珠、隔珠、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佛珠一般由108颗念珠组成,在第7颗、21颗、54颗、87颗、101颗用其他颜色或大小的珠子隔开...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具备什么条件? 大安法师答:区别在什么地方?首先从自力的角度来看,出家、在家修行就从净土法门这一点来看,没有什么区别。往生这一点,无论出家、在家,都是信...

六祖神奇预言:我死后几年有人偷我的头

六祖神奇预言:我死后几年有人偷我的头

【原文】   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六祖坛经》   【注释】   弟子又问六祖大师:再往后有没有...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问: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花香或是有看到菩萨,像这种情形的时候,你的心态不是要炫耀,你只是想跟同参道友分享,请问这样子可以吗?谢谢师父。 净界法师答:我们会闻到花香,闻到一些香或...

去寺庙拜佛应该怎样发心和回向?

去寺庙拜佛应该怎样发心和回向?

去寺庙拜佛应该怎样发心和回向?   济群法师开示:   到寺庙里面拜佛首先要有恭敬心、虔诚心,因为恭敬心和虔诚心会让我们的心变得清净。另外,我们为什么要升起恭敬心和虔诚心呢?主要是我们认识到...

念佛见到阿弥陀佛要走吗

念佛见到阿弥陀佛要走吗

问:如果念佛念到见佛,是不是就马上跟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 大安法师答:如果念佛念到见佛,这种如果的可能性有多少,我们权且放在一边。 如果见到阿弥陀佛来了,这时看你的愿力,阿弥陀佛他不会勉强,阿弥陀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