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有哪些经典?

普贤大士之德,归纳成总纲领就是十大愿王。普贤菩萨在十方世界以十大愿王教化众生,最后导归极乐,所以极乐世界是普贤大士的世界,极乐世界一切众生修行全是修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在极乐世界得到圆满。也因为如此,所以古大德将《普贤菩萨行愿品》最后的一卷,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从《华严经》抽出来,附在净土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如果诸位将来看到,从前是线装本,净土四经,你就知道净土怎么会有四经,这个本子里头后面有《普贤行愿品》。这是清朝魏默深居士,他把它放进去的。好,做得很好。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段经文节录下来,附印在净土四经后面,就变成五经。现在是净土五经一论,可以说净宗经典圆满了。有没有东西可以再附上去?没有必要了,它已经到圆满了。

三经,《无量寿经》是概论,《观无量寿佛经》是讲原理跟方法,净土教理论是什么?佛在这部经上告诉我们,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净土宗的理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华严经》上说的,净宗讲是心是佛,所以你现在是心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是用什么方法修?这里面讲十六种方法,每一种里面也很多种,总的来说十六种,叫《十六观经》。这十六种,修任何一种,修成了都能往生。

印光大师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章,这一章文字不多,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大势至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不到二百六十。讲什么?真的,是净土宗的心经。而且妙,妙到什么程度?《般若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心经,精华,在这二百六十个字;大势至菩萨这二百多个字,不单单是净土宗的心经,我们可以说它是一大藏教的心经,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说一切经教的核心,真正不可思议!

里面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见佛是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临命终时你看到阿弥陀佛拿着莲花来接引你,这是现前见佛,为什么?你没有死,没断气。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跟在佛的身边,那是当来见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阿弥陀佛,不是普通的佛。这个法门怎么修法?他告诉我们一个纲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讲得太妙了!都摄六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统统收回来,不要向外去攀缘;净念相继,用清净心念这个佛号,一句接一句,念念相续。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这是净念,相继就是不间断。你看这么简单,效果不可思议,帮助这个人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在所有宗派里头,只有净宗的典籍分量最少,只有六样东西,五经一论。随便依哪一种,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在近代,佛门一位大德,弘一大师,这大家都知道他,他老人家一生受持《普贤行愿品》,就是末后这一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末后念佛往生。祖师告诉我们,五经一论依任何一种都能成就,而且是愈简单愈好。如果对于极乐世界信心生不起来,那是《无量寿经》最好,《无量寿经》把极乐世界介绍给你,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十念法是十口气念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念十声?

十念法是十口气念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念十声?

善士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宏海法师答:   首先讲临终念佛,如果按照经典里面讲到的,以及后来大德们发挥所说的,临终的时候,如果遇到善知识教...

佛教如何看待安乐死

佛教如何看待安乐死

问:法师您好,我想请问佛教怎么看待安乐死? 学诚法师答:佛教看待问题的角度跟世间是不同的。世间认为众生的生命只有这一世,若生命痛苦,则无存在的意义,辅助实施死亡是出自好心;佛法认为生命是无限的,每个生...

如何祈求阿弥陀佛解决世间的困难

如何祈求阿弥陀佛解决世间的困难

问:弟子常常念阿弥陀佛名号,祈求解决疾病、考试不顺等问题,但好像都没什么作用。有人说是因为我祈祷和称念时没有做到至心,我觉得凡夫众生的心都很散乱,平时念佛求往生都很难做到至心,更何况处于逆境之中。请问...

学佛多年为何生不起信心

学佛多年为何生不起信心

问:为什么学佛多年,但长养不起来道心? 如瑞法师答: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问一问自己:学佛多年了,我对三宝的信心,真的建立起来了吗? 如果真正建立起来对三宝的信心,那一定相信佛陀所说的话。一个出家...

你若能转变外边的境界,就和如来是一样的

你若能转变外边的境界,就和如来是一样的

【原文】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楞严经》   【注释】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若,是假设。能,是能够。转,是转动。物,是一切外边的...

楞严经全文及译文

楞严经全文及译文

  楞严经全文  般剌密帝译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