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3、极难行之种种布施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传记。

  本集是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 33、极难行之种种布施

  释迦牟尼佛因地时曾有一世为商主,因广做布施而致美名远扬。当时商主夫妻日日都要供养一缘觉,魔王波旬得知后便在供食必经路上幻化出一可怕地狱,中有七人深之大火坑。商主妻子一日正准备为缘觉送饭,途中遇到大火坑后便因心生恐怖而折返回家。商主则不安想到:万不可中断对缘觉供养,不将饭食送去太不合理。于是就亲捧食物前往缘觉住处。

  魔王波旬见到后就幻化成天神相对其劝阻道:“你之布施纯属浪费资财,若还要一意孤行,则必于多年中堕此地狱中。”魔王即以此等恐吓言词妄图令商主退失布施心。谁料商主却说道:“你所言听起来似好心好意,但我绝不会从布施道上退转回来。”言罢即毫不迟疑越过火海。

  结果,刚刚还烈焰汹汹之火海倾刻就变成一令人赏心悦目之花园,魔王波旬只得愧疚满面地迅速离去。

  释迦牟尼佛以前也曾有一世为大势力国王,将众多衣物、饮食、珍宝,以及珍宝严饰之儿女等等一切人、财、物皆随意布施给众人享用。提婆达多当时为帝释天,一次化现为一婆罗门形象欲给国王布施制造违缘。他前往国王面前索求国王身体,国王立刻就满其愿望,割下自己身肉布施与他。国王后又以发心清净力令身体彻底恢复,而帝释天则因为布施制造违缘之恶心,即刻灭尽自己所有福德,且直堕无间地狱。

  释迦牟尼佛以前成为威严商主时,对贫穷者等可怜众生非常关心,常将自己所有之一切悉数布施。无论如何布施,都未曾生起过担心自己财物用尽之虞。帝释天为探试其心真伪,便施用幻化方便将商主财物尽皆隐藏起来,只在威严眼光所及之处置一绳子与一把镰刀。商主顿失财产,只剩绳子与镰刀随身,于是他每天便以割草、卖草之钱财仍想尽办法满足众生所愿。

  帝释天眼见此人已沦落至如此贫穷地步,但还能以无有怯懦之心态继续厉行布施,于是就现出身相对威严说道:“大施主,你对布施如此有信心,能继续以无有贪心之心志广行布施。这样行持下去,将来定会发财致富。”

  商主则淡然回答说:“我即便一贫如洗,也不会做恶劣之事。若我心中依然存有吝啬之心,则愿我永远贫贱、无有财物。我每见乞讨众生那难忍痛苦,心中就会悲悯不已,因此只要我手中尚有一丝财物,我便不敢对其言说自己一无所有。”

  帝释天劝解他说:“在你自己财富未圆满之前,给别人布施实非正确。你应放弃布施,积极积聚钱财,待有一定财产后再行布施也不为迟。”

  商主听后反驳道:“即就是我自己欲得利益,也应舍弃财物而行布施。因财物根本无法令人得至善趣,而布施则能令人获取善趣安乐。如我不关心别人疾苦,我自己亦难享受快乐。”

  商主随后一直心念坚定、不辍布施,帝释天了知其愿力后高兴说道:“你之财物实已被我隐藏,我今后定会常常帮你,使你财产永不耗尽。”帝释天说完,就一边忏悔一边隐身而去。

  又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变为一妇女,名为能仁,当时在宝髻佛出世时就殷勤供灯许多盏。后于宝髻佛前,能仁亲获其授记:“待你成佛时,众人也会供灯与你。”能仁以此供灯善行为主,在众多佛陀出世时都以如是供养培植善根,这些行持在《百颂本师传》等史书中都有记载。

  有佛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于无数如来前以无量无边供品供养、承侍过。

  又释迦牟尼佛以前为独西施主时,两千仙人遭遇饥荒,独西于十二年中以饮食供养这两千仙人。

  又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送喜施主,当时有一千缘觉出现于世,送喜就在十二年中对其普行供养。

  又释迦牟尼佛成为橛天国王时,曾于一万年中给八十万婆罗门供养坐垫;又于金器中供养能治病之食物。

  另外,释迦牟尼佛在成为郭嘎拉国王之前,曾变为一雇工,以清净心供养四比丘食团。后为国王时,能回忆起这些前世经历,他曾亲口说过:“此果报乃为我布施妙药发挥功能所致。”并且还宣说了布施之几大功德。

  这些内容在《三十四本生传》中均有记载。(《三十四本生传》为古印度佛学家马鸣所著,讲述释迦牟尼佛宿世行传。)

  又有佛经中说,释迦牟尼佛为善财童子时,为贪恋人非人大美女而猛下功夫,亲往人非人国王处将其接回,后又于十二年中连续上供下施。

  众多佛经中都宣说,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广行无量无边布施,这里只摘录其中一部分以略示世尊难舍能舍、难行能行之大无畏勇气与决心。

  有佛经中曾记载,释迦牟尼佛亲口说过:“我行菩萨行时,对自身躯体尚无有贪心,更何况其它财物。对世间任何财富,我都无有我所执。每当见到种种财宝,我都会想:此乃我与众生共同拥有之财富,若我对财富拥有享用权利,众生同样亦有享用权利。我虽获得佛陀如海一般功德,但我从不以为此乃为我单独所有,一切众生都可尽情受用此等功德,焉能谓我一人可尽占天下众生共有之福德?因此即便我拥有佛陀如海之功德,我亦不会有任何贪执,不会生起贪恋及受纳之心。我只不过对寂灭、空性法门有一定信心,但也从未认为这些法实有不灭,从未认为这些法有实相存在。”

  另外,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喜多拉嘎国王,统领八万四千小国。当时整个瞻部洲十二年中未曾降下滴雨,饥荒流行,大多数人都已饥饿而死。国王便一边发愿,一边从悬崖上跳入河中。入水之后,国王即刻就以化身变成一体长五百由旬之大鱼,且用人言向众人宣讲道:“若大众饥渴难耐,则可尽情割取我身肉以维生。”众人按其所言纷纷前来割肉吞食,连续十二年中都享用无尽。喜多拉嘎国王即如是以自身血肉满众生所愿,且使所有吞食自己之众生死后皆得以转生善趣。

  释迦牟尼佛以前为睁眼国王时,统领八万四千小国。他将国库财富全部布施,又要求所有属下小国亦应如是广行布施。当时有一小国国王不听劝导,睁眼国王手下大臣便欲出兵征服以示威胁。小国国王恐惧异常,绞尽脑汁后终于心生一计。

  他派一盲人前往睁眼国王处索要眼睛,国王闻言立即以欢喜心将一只眼睛挖出交予此位盲人婆罗门,并以说谛实语之力,使婆罗门能亲见色法。婆罗门感激不尽地连声说道:“我能有一只眼已足够矣,我不再需要其它任何东西。”而国王却以无穷悲意怜悯说道:“我可将双目全部给你。”说完即取出另一只眼交与婆罗门,并再次以说谛实语之力,令婆罗门两眼皆复明如常人。

  帝释天此时为察看睁眼国王布施真伪,便前来询问国王究竟。国王在回答帝释天疑问时,最终因所说谛实语之力而得以彻底恢复眼目。

  国王又赐与婆罗门众多财物,让其携带归国。待小国国君拉达儿问婆罗门情况时,婆罗门便将实情如实禀告。拉达儿闻听之后又羞又恼,当下就气绝身亡。

  释迦牟尼佛以前为福力王时,曾亲自看护病人,并为其开药、诊治,令众病者全部得以解除病痛折磨。帝释天后以盲人形象前来索要国王眼睛,国王便将两只眼睛全部奉献与他。后又凭所说谛实语之力,而令双眼再度恢复如初。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传(109)

释迦牟尼佛传(109)

  1、担粪的尼提出家  有一天佛陀带着阿难在舍卫城行化,当佛陀走到城郊的时候,迎面有一个给人受雇担粪的尼提走来,尼提远远的一见佛陀,非常恐慌,他的心内很崇拜佛陀,但他自卑得不敢见佛陀。他觉得伟大...

佛教故事:龙女试弥勒

佛教故事:龙女试弥勒

  弥勒成佛之前,是大财主家的少爷。从小长得白白胖胖的,整天笑哈哈,心肠又特别好,总是把家里的财物施舍给穷人。到后来,万贯家财被送得精光,最后连身上的衣裳也施舍掉了,只穿着一条裤子。可是他一勿悔二...

佛教八大菩萨之一观世音菩萨

佛教八大菩萨之一观世音菩萨

  哀号力呼求,不昧大悲行,  慈尊观世音,救赎罪人我!  我要哀戚地极力呼唤大悲心行无有愚痴垢染的观世音菩萨,来救护我这个罪业深重的人,不要让我堕入三恶趣中感受无量的痛苦。  观世音菩萨是诸佛菩...

佛经里的故事 小驼背

佛经里的故事 小驼背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一尊浴火重生的佛像的故事

一尊浴火重生的佛像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佛祖释迦牟尼曾居住在波斯匿王的国土上,并受到波斯匿王虔诚的供养。  一天,佛陀升上忉利天,去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讲法,以报答母亲养育之恩。这一去就是九十天。  波斯匿王是极其虔诚的佛弟...

海涛法师:真正的祸福是什么 一亿里的故事

海涛法师:真正的祸福是什么 一亿里的故事

  古时的印度社会,是个阶级制度非常分明的国家,人民的地位相当悬殊,就连住的地方都有划分阶级。  位于南印度的王舍城,住民都很富有,但还是有阶级的区分,他们按照财产的多少,分成九个阶级居住着,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