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11)阿那新(给我) 种下善根得佛授记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天早上,世尊身披袈裟(kasaya)手持钵盂(prata)到城中化缘(pindapata)。当时,有位施主供养了许多甘美的食品,其中有‘拉达’,不远处的婆罗门儿子见到了‘拉达’(面饼或食团),飞跑到世尊前祈求:“给我吧!”世尊没有立即给他,略作思索,便对他说:“你说一声‘我不要’,然后,我再给你。”这个婆罗门儿子迫不及待地照说了,世尊很慈悲地把‘拉达’给了他。这一幕情景,被在一旁的给孤独长者看见了,他立即劝婆罗门儿子:“世尊已圆满了一切功德,施主供养世尊的食物,凡夫是不能受用的,假若你将‘拉达’还给世尊,我可以给你五百嘎夏巴涅(印币单位)。”贪心的婆罗门儿子听闻此言,喜出望外,马上将‘拉达’还于世尊,高高兴兴地到长者家中,取得了五百嘎夏巴涅。世尊化缘毕返回经堂。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见诸食物皆说‘阿那新,阿那新’,又为什么世尊初时不给他‘拉达’,要他说‘我不要’后再给他?唯愿开示。”

  世尊告诸比丘:“此婆罗门子贪心很重,于百世、千世中见到什么食物都说‘阿那新’生生世世中从未说过‘我不要’。今天,以此因缘,让他说一句‘我不要’,给他种下一个善根,等到将来有位山王如来出世时,他将以此善根于山王如来教法下出家,并证得阿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对众比丘讲述了前后的因缘。(译者:这个公案主要是讲:众生无始以来的贪心非常猛烈,对财、色、名、食、睡,皆是无止境的贪求。但我们是修行人,当贪心生起来的时候,要彻底地对治,初时是困难些,但是,我们在生贪心的刹那应该尽量舍弃它,无论是贪财或贪人,这种贪心能放下的都应放下,若实在放不下贪欲心,则正当贪心生起时应立即忏悔或发善愿断除此垢心,将来并于某位如来出世时,愿以此善根于其教法下出家,甚至获得一定的果位。目前,社会上的人们每天只想发财。日夜为赚钱绞尽脑汁,今天赚到了,明天还想赚更多,真是贪心无止尽。在他们的脑海中从未有过布施、供养的概念。偶尔作一点小布施、小供养,以此不明就理地种下了一个善根,凭此善根而在来生中也能获得一定的功德。这就是此公案给我们的启迪:勿以善小而不为)。

 

点我:

相关文章

济群法师: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济群法师: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发心皈依时,三宝才刚刚在心中播种,若无进一步的呵护和灌溉,这株萌发不久的幼苗很快就会停止生长,甚至逐渐枯干。倘若三...

做官不尽心尽职,没有好结局

做官不尽心尽职,没有好结局

忠。这忠字,不但杀身殉难,即平日做官,尽心尽职,也叫是忠。莫说忠不忠的报应,就看泛泛浮浮,主意不在苍生的,也都没有好结局。可见尔俸尔禄,原负不得这个字的。凡宰相到...

心律法师:生命之“气”苦

心律法师:生命之“气”苦

生命之“气”苦 心律法师 古代的文人雅士,豪杰志士,都很重气节。于是,就有了“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采菊东...

佛教故事 有生必有死

佛教故事 有生必有死

  佛陀于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期间,一天,波斯匿王非常敬重的祖母突然过世,国王送其出城火化、供养舍利后,衣服垢弊、披头散发地来到精舍,顶礼佛陀。  佛陀问道:‘国王,你从哪里来,为何衣服垢弊、...

黄柏霖:皮肤癌末期,放生四个月以后,癌症消失得

黄柏霖:皮肤癌末期,放生四个月以后,癌症消失得

我这里就讲一个公案,你想要长寿,就不要造杀业。所以在台湾有一位早期的留美科学家,叫雷久南博士,她说,素食放生是福寿之本,她就讲一个公案故事。她说,有一位加拿大的女...

欲盗金釜,反证道果

欲盗金釜,反证道果

  从前佛寺中有一口大金锅,用来烹调饮食,以供给僧团。当时有个俗人在参观寺院之时,见到这口金锅想要偷走它,苦于没有机会。便假装沙门,穿上僧装混到僧团之中。  后来,他听闻上座比丘讲节经论时,阐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