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11)阿那新(给我) 种下善根得佛授记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天早上,世尊身披袈裟(kasaya)手持钵盂(prata)到城中化缘(pindapata)。当时,有位施主供养了许多甘美的食品,其中有‘拉达’,不远处的婆罗门儿子见到了‘拉达’(面饼或食团),飞跑到世尊前祈求:“给我吧!”世尊没有立即给他,略作思索,便对他说:“你说一声‘我不要’,然后,我再给你。”这个婆罗门儿子迫不及待地照说了,世尊很慈悲地把‘拉达’给了他。这一幕情景,被在一旁的给孤独长者看见了,他立即劝婆罗门儿子:“世尊已圆满了一切功德,施主供养世尊的食物,凡夫是不能受用的,假若你将‘拉达’还给世尊,我可以给你五百嘎夏巴涅(印币单位)。”贪心的婆罗门儿子听闻此言,喜出望外,马上将‘拉达’还于世尊,高高兴兴地到长者家中,取得了五百嘎夏巴涅。世尊化缘毕返回经堂。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见诸食物皆说‘阿那新,阿那新’,又为什么世尊初时不给他‘拉达’,要他说‘我不要’后再给他?唯愿开示。”

  世尊告诸比丘:“此婆罗门子贪心很重,于百世、千世中见到什么食物都说‘阿那新’生生世世中从未说过‘我不要’。今天,以此因缘,让他说一句‘我不要’,给他种下一个善根,等到将来有位山王如来出世时,他将以此善根于山王如来教法下出家,并证得阿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对众比丘讲述了前后的因缘。(译者:这个公案主要是讲:众生无始以来的贪心非常猛烈,对财、色、名、食、睡,皆是无止境的贪求。但我们是修行人,当贪心生起来的时候,要彻底地对治,初时是困难些,但是,我们在生贪心的刹那应该尽量舍弃它,无论是贪财或贪人,这种贪心能放下的都应放下,若实在放不下贪欲心,则正当贪心生起时应立即忏悔或发善愿断除此垢心,将来并于某位如来出世时,愿以此善根于其教法下出家,甚至获得一定的果位。目前,社会上的人们每天只想发财。日夜为赚钱绞尽脑汁,今天赚到了,明天还想赚更多,真是贪心无止尽。在他们的脑海中从未有过布施、供养的概念。偶尔作一点小布施、小供养,以此不明就理地种下了一个善根,凭此善根而在来生中也能获得一定的功德。这就是此公案给我们的启迪:勿以善小而不为)。

 

点我:

相关文章

施戒得名利

施戒得名利

  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一天清晨,佛陀正在园中经行,一位容貌庄严殊妙的天子来到佛前,恭敬的向佛陀顶礼后,说偈问道:  如何获得好名声?如何获得广大财?  如何获得名流传?如...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 精进品-71、劝人学佛求道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之前,有一世界名为寂灭世界,正处喜爱劫中,净现如来应世说法。人民生活快乐幸福、财富圆满,寿量可达八万四千年。当时有一王子名...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0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0

  清丁繁桂  丁繁桂,字小山,是金山的秀才。自幼学习科举业,不谈佛法,也不毁谤。只是父母要为他娶妻,坚决不同意,说:“我有我的志向啊。”亲友暗中观察他,才知道他秘密修行净业已经很久了,先前只是不...

不受第二支箭

不受第二支箭

  佛陀被尊为天人师,这是说明佛陀是最善于教化的人天师范,不仅因为他最懂得权巧方便,观机逗教,尤其善于运用譬喻、问答等方式来阐述真理法则,令弟子们容易理解佛法而心生欣羡,继而信受奉行。  有一天,佛陀...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昙鸾大师,是魏朝时代雁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上五台山上去游玩,偶然间发现到神述灵异的事迹,就因为这样,就发心出家了。  出家之后读‘大集经’,但感经中词义太过于深奥,担心大家没办法了解,就开...

佛说一切皆会舍离

佛说一切皆会舍离

  有一天,佛陀和阿难尊者在前往娑扫国城托钵的途中,看见一行人因车子坏了,满脸忧愁地坐在路旁,佛陀即开示:‘乘车时若舍离平坦的正道,而走在偏斜的路上,会导致车轮损坏。远离正法亦是如此,若起恶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