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度冤

  【李村有农家妇,每早晚出馌,辄见女子随左右。问同行者,则不见,意大恐怖。】

  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整天提心吊胆。

  【后乃渐随至家,然恒在院中,或在墙隅,不入寝室。妇逼视,即却走。妇返,即仍前。知为冤对,因遥问之。】

  后来,那女人竟逐渐地跟随她来到家里,但不进屋,总是在院里或墙角下徘徊。如果这位农妇向她逼进,她就步步后退。这位农妇返回原处,她却又凑了上来,总是不近不远。这位农妇意识到,这女鬼一定是自己的冤家对头。

  【女子曰:“汝前生与我并贵家妾,汝妒我宠,以奸盗诬我致幽死。今来取偿,讵汝今生事姑孝,恒为善神所护,我不能近,故日日相随。揆度事势,万万无可相报理。汝傥作道场度我,我得转轮,即亦解冤矣。”妇辞以贫。女子曰:“汝贫非虚语。能发念诵佛号万声,亦可度我。”问:“此安能得度鬼?”曰:“常人诵佛号,佛不闻也,特念念如对佛,自摄此心而已。若忠臣孝子,诚感神明,一诵佛号,则声闻三界,故其力与经忏等。汝是孝妇,知必应也。”】

  一天,农妇壮着胆子,站得远远地问那女人道:“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别老是这么不远不近的跟着我!”那女子说:“你前生和我都是一位富贵人家的姬妾。你嫉妒我受主人的偏爱宠幸,就诬陷我与人私通、盗窃。主人听信了你的谗言,把我幽禁起来,使我郁闷而死。如今,我是来找你偿命的。怎奈你今生事奉婆婆至孝,总有善神在暗中保护,使我无法接近你。所以我天天跟着你,寻找机会下手。但我仔细估量了一下形势,看来报怨的可能性不大。你若能延请和尚做一次道场来超度我,使我得以早日转世托生,咱们之间的冤怨就算解除了。”农妇说:“我家里贫寒,哪里有钱为你作道场?”女鬼说:“你家里贫穷,这也的确不假。但是如果你能以虔诚之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万声,也同样可以超度我。”农妇问:“光是念佛,如何能超度鬼魂呢?”女鬼说:“普通的人念佛,因为心思杂乱,自然难与佛相应,必须念念如对佛前,努力收摄此散乱心。若是忠臣孝子,他的诚心已经感动了神佛。他们念佛一声,声音直达三界。所以,他们念佛的功德威力,与诵经拜忏同等。你是位孝妇,我相信以你的至诚心念佛,自然能与佛力相感应的。”

  【妇如所说,发念持诵。每诵一声,则见女子一拜。至满万声,女子不见矣。此事故老时说之,知笃志事亲,胜信心礼佛。】

  那农妇听信女鬼之言,便发心虔诚地念起佛来,每念一声,女鬼就向西一拜。农妇念满一万声,那女鬼就不见了。这事在李家村,老一辈的人经常说起。可见真诚孝顺双亲,其功德胜似信心拜佛!

 

点我:

相关文章

这位“高富帅”提出三个离奇的出家条件,玄奘大师为何同意了呢?

这位“高富帅”提出三个离奇的出家条件,玄奘大师为何同意了呢?

  窥基本是唐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子,后从玄奘出家,成了玄奘的高足弟子。他一生著述无数,宣扬玄奘传入的法相唯识学,是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然而,窥基出家的原因却非常奇特,是被父亲一怒之下赶出来的。 ...

佛教故事:老病死苦常随逐

佛教故事:老病死苦常随逐

  过去,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天,波斯匿王在闲静处,作如是思惟:‘世间上有三种法,是可憎、不可爱、不可追念的。何谓可憎呢?就是老;何谓不可爱?就是病;何谓不可追念,就是死。’  波斯匿王...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58、月亮王子度食人肉罗刹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58、月亮王子度食人肉罗刹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58、月亮王子度食人肉罗刹  无量劫之前,在印度鹿野苑有一国王名为瓦拉玛达,他有次集合起四种军队率众前往园林游玩。...

海涛法师:布施得来的财富

海涛法师:布施得来的财富

  须达多长者,是位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他喜欢救济贫穷的人,常常布施他们衣食物品,在舍卫城的全境内,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困苦的、没依靠的,一旦去求他,他都很乐意地帮助他们,因此,大家都称他叫做「给...

常起瞋恚的婆持加生病无人照料,慈悲佛陀除之苦痛

常起瞋恚的婆持加生病无人照料,慈悲佛陀除之苦痛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城中有一长者,名叫婆持加,他常起瞋恚,乱发脾气,所以没有人喜欢亲近他。不过,婆持加却对外道非常地崇信与恭敬。后来,婆持加生了一场重病,没有人愿意来探视他...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  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睹,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