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为报母亲恩朝五台山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亲恩朝五台山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的《年谱》,老和尚朝五台山,为报父母恩,以朝山的功德迴向给母亲,叁步一拜,几千里的路程,不是近!拜了多久才拜到?叁年。他走的速度 当然不快,走叁步要拜一拜,这个叁年经过叁个春夏秋冬,你就晓得那多辛苦!所以两次生病,病倒了,在野外,附近没有人家。当他生病严重的时候,遇到一个要 饭的叫化子,这个叫化子来照顾他,给他煮一点东西、找一点药。等到他身体復塬了,他就问那个叫化子:你是叫什么名字?你是哪裡人?这个叫化子告诉他。于是 他去讨他的饭,他继续去朝山。

  到第二年他又生病,很巧妙又碰到这个叫化子,叫化子告诉他:我住在五台山山下,你到五台山去问我,他们都知道,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利的吉,我叫文吉。 老和尚拜到五台山之后就打听,因为这个叫化子两次救了他的命,人家告诉他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那是化身,那不是应身,真有,不是假的。你要是真心, 你遭遇到苦难,佛菩萨自然来照顾,你要有信心。佛菩萨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一切时、一切处都在照顾你,所以修行人成败关键就在一个信心,真相信,真干!

  不怕苦、不怕难,为了报恩。知道父母一生没有真正修行,父母一生的行业,自己哪有不清楚的道理?用佛经一对照,父母现在在哪一道,不要去问人,大概都知 道。纵然不能确切的知道,一般都能很正确的判断,正如佛经上讲,生叁善道少,往叁恶道的多。我们在《地藏经》裡面看到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的母亲都是堕 地狱。孝子孝女,你怎么样帮助他?这是你报恩的时候,真修,把这个功德迴向,真有效果。功德,修行的本人得七分之六,你所迴向的那个人得七分之一,这个道 理一定要懂。

  我过去讲《地藏经》讲得很清楚,婆罗门女救母亲的心切,一日一夜(这时间不长)恳切念佛,真心恳切念佛。在念佛当中得到了叁昧,那是真诚恳切,叁昧是禅 定,定中地狱的境界现前。她去参观地狱,遇到地狱裡面的鬼王,无毒鬼王。她向鬼王打听,她的母亲是不是在地狱裡头?鬼王问她:妳母亲什么名字?在生的时候 造作什么样的罪业?婆罗门女说明了,鬼王就跟她合掌,称她菩萨:你放心,你的母亲确实到过这个地狱,但是叁天前她已经生到忉利天去了。他说:听说她有孝顺 的女儿为她修积功德,不但她生天,在地狱同时受苦的那些人也都超生了。这个话我们相信。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说穿了很容易明白,你看婆罗门女,如果她母亲没有死,母亲不堕地狱,她怎么会那么认真念佛?她肯定不行!换句话说,她就没有办法得 念佛叁昧。她为什么得念佛叁昧?是她母亲这个缘成就她的,母亲成就她得念佛叁昧,这一个功德生天,这么个道理!由此可知,虚云老和尚去朝五台,把这个功德 迴向她母亲,他要不是为报母亲的恩,他就不会叁步一拜,拜叁年才拜到五台山。他叁步一拜这种虔诚、真诚感动佛菩萨,他母亲哪有不得利益的道理!

  文摘恭录—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叁七卷)档名:12-017-0837

 

点我:

相关文章

比丘头虫身报

比丘头虫身报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

造塔礼拜脱猴身生天

造塔礼拜脱猴身生天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是阿罗汉,名叫作须曼。有一回佛剃了头发,就叫须曼将剃下来的发拿到印度西北部的罽宾国去。这一位阿罗汉遵行佛的指示,就到罽宾国的山林里面造了塔,并把佛的发供在塔里面。后来有...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第55集严持清净戒律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第55集严持清净戒律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  佛门映像  编辑制作:定静工作室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5.严持清净戒律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

奉佛至孝之行感动天地

奉佛至孝之行感动天地

  《六度集经》卷第五之〈四三〉  昔者菩萨厥名曰睒,常怀普慈润逮众生,悲愍群愚不覩三尊,将其二亲处于山泽。  父母年耆、两目失明,睒为悲楚、言之泣涕。夜常三兴、消息寒温,至孝之行、德香熏乾,地只...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妙喜苦行寻宝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妙喜苦行寻宝

  六、精进品  78.妙喜苦行寻宝  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地盘上,有一商主名为现喜部,他有一子名为妙喜,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待现喜部去世后,为满足众多乞讨者愿望,妙喜决定前往大海取宝...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记载小小一粒米饭的力量相当于一座须弥山。  话说有一对贫穷的夫妇住在炭窑洞里,四壁萧条,夫妻俩甚至要共穿一条衫裤,丈夫穿出去了,妻子就只好守在家里;妻子外出时,丈夫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