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一个人不是非发脾气不可

  有个日本故事很深刻。

  一休小和尚九岁的时候,师父出去了,吩咐大家好好在庙里看庙,用功。他是小孩,大殿里呆不住了,找他师兄去,在方丈室找到师兄,师兄比他大两岁,在方丈室哭呢。

  “你哭什么?”

  “不得了了,我惹大祸了”

  一休说:“我们是学禅的人,不能哭啊!”

  “你不知道,这柜子里有师父最喜欢的东西,他平时背着我拿出来看,自己欣赏,就是不让我看,今天师父走了,我实在忍不住了,看看到底是什么?我就打开了,看见是个瓷器,我也拿在手里玩一玩,一看,一下子给摔了,这回不得了了,师父回来我没法过日子了,我真的要死了。”

  “唉!你别哭了,你把这个东西交给我,算是我摔的。”

  师兄说:“算是你摔的,我怎么报答你呢?这样吧,师父本来让我看方丈,给我带馒头,我给你吃。”

  好,馒头归一休吃,瓶子算一休摔的。就把它包在一块儿搁在囗袋里了。

  师父回来就问:“一休呀!你在用功吗?”

  “啊,我一整天都在大殿参禅,参一个问题,我参的非常专心。”

  师父说:“你参什么问题呀?”

  他说:“我就是要参,到底有没有一个人是不死的?有没有?”

  “唉呀!我的傻徒弟啊,哪有一个人是不死的,一切都无常啊,焉有一个人能不死哪!”

  “啊!这样啊,师父,人都是要死的,通通是无常的,没有人不死。那么东西呢?有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常存啊?”

  “一样啊,无情之物也是无常啊!总是要坏的,因缘聚了就有,因缘散了就坏。”

  “噢,是这样,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心爱的东西要是坏了的话,我们也不应该伤悲啊?”

  “对呀!缘散就坏了,自己心爱的东西缘散了,就没有了。”

  “师父,这儿有一个缘散就坏了的东西。”一休把囗袋里一包碎瓷交给师父,师父接到就没有发脾气。

  这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故事。若不是在这样问答的情况下,师父定要大发脾气。所以遇到烦恼,你正念当头,思想明确,就可不动无明,没有脾气可发。一个人不是非发脾气不可,就看你有没有正念。这使我们体会好多东西。为什么说大变活人,说佛法是安乐法门,通过这个故事,可以体会很多。(《心声录·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黄念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版)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久远之前,梵施国王当政时,有一人砍柴遇狮子追赶,逃跑之中落一深坑中,狮子因紧逼不舍,结果也...

十不善业道经--马鸣菩萨

十不善业道经--马鸣菩萨

十不善业道经 马鸣菩萨集宋西天译经三藏日称等奉诏译   此十不善业道体性是罪。若乐求佛道者远离彼过。当如是知。何等为十。所谓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于是义中今当解说。身三种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

佛说大乘智印经--智吉祥等

佛说大乘智印经--智吉祥等

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诏译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受施充足。还迦兰陀林。食时食已结跏趺坐。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百万人俱。欢...

佛说箭喻经--失译人名

佛说箭喻经--失译人名

佛说箭喻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尊者摩罗鸠摩罗。独在静处。有是念生。谓世尊弃邪见除邪见。不记说。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命是身命...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第五卷--惟净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第五卷--惟净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第五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此法善净复明亮本无和合与空等   无住无灭无起生是印随摄于佛印...

死后的去处

死后的去处

  在现实世间里,人们除了关注衣食住行等日常事务外,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生从何来,死归何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有一次上午,许多比丘前往一个叫“那梨迦”的村落里乞食。一些村民对比丘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