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82.比种田喻

  译文:

  从前有位农夫,来到一块田边,只见一片好麦苗,生长郁茂,便问主人道:「怎么能使这麦子长势旺盛?」主人答道:「把地整治得平平松松,又施上粪水,就这样旺了。」这人就依照着方法来用,将粪水均匀地施在田里,要撒下种子,却怕自己的脚蹋在田地里会使它坚硬,而使麦子长不出来,想着,我应坐在坐牀上,叫人抬着,我在上面撒种,这才好呢。就让四个人每人擎起坐牀的一脚,到田里撒种去。地踩得更板实了,为人嗤笑。怕自己两足把地踩实了,更添上八足以防止坚硬。

  凡夫俗子也是这样,既修行了禁戒这块田地,善芽即将萌生,应当谘询良师,以便受行他的教诫,让法芽生长旺盛,却反而违犯了禁戒,多作了许多恶行,使得戒芽无法生长。就如那人怕自己的两只脚会把地踩硬,反倒添了八只。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82. 比种田喻①

  昔有野人②,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郁茂③,问麦主言:“云何能令是麦茂好?”其主答言:“平治其地,兼加粪水,故得如是。”彼人即便依法用之,即以水粪调和其田。下种于地,畏其自脚蹈地令坚,其麦不生。“我当坐一床上,使人舆之④,于上散种,尔乃好耳。”即使四人,人擎一脚⑤,至田散种,地坚逾甚,为人嗤笑。恐已二足,更增八足。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既修戒田,善芽将生,应当师谘,受行教诫,令法芽生。而返违犯,多作诸恶,便使戒芽不生。喻如彼人,畏其二足,倒加其八。

  注释

  ①比:他本作“以”。

  ②野人:指居住在山野之人,亦即山民。

  ③郁茂:郁,繁盛貌。茂,草木繁盛。郁茂,郁蓊茂盛。

  ④舆:本谓车箱,后泛指车。

  ⑤擎:举;向上托起。。

  来源:

  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宋立道教授:佛教与现代化的关系考察——以南传佛

宋立道教授:佛教与现代化的关系考察——以南传佛

佛教与现代化的关系考察 ——以南传佛教国家为案例 宋立道 内容提要:本文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对南传佛教国家的近代反殖民主义历史和新的民族国家建立之后的经济发展...

洛桑陀美上师:平淡而活随缘尽力

洛桑陀美上师:平淡而活随缘尽力

  尘埃落定之后方从容,面对坎坷人生,不陷入消极颓废的情绪之中,对于花花世界的诱惑,也不去急功近利地拼命追逐,常怀平等、真诚、清净之心,平淡而...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十)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十)

我们为什么落到六道轮回之中? 我们本来是真如。真如无愿,能现二相:涅槃门和生死门。涅槃门是佛门,可以通向究竟解脱、究竟清净;生死门是虚幻之生灭门。我们不执着于...

蔡礼旭:多说宽容的话,宽恕别人、包容别人

蔡礼旭:多说宽容的话,宽恕别人、包容别人

 刚刚也讲到瞋,要调伏坏的脾气,人脾气一上来,东南西北都搞不清楚,甚至于不好的话讲完,会造成什么结果他也顾及不了。所以往往至亲也好,或者是好多年交情的朋...

大安法师:能看破还要肯放下

大安法师:能看破还要肯放下

能看破还要肯放下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佛说无量寿经》 定位生命的价值是一桩非常严肃而重大的事情,凡夫的知见太狭劣,往往认...

传喜法师:剪除烦恼丝 成就出家缘

传喜法师:剪除烦恼丝 成就出家缘

剪除烦恼丝 成就出家缘 那除了我们跟小同学讲的,我们凡夫的力量跟佛的智慧还在拔河啊,其实这种现象每天在这个世界都在发生,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每个人来到佛教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