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心念佛!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原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佛陀告诉阿难和韦提希:又有一些众生造作恶业,五逆重罪全部具全,实属十恶不赦。这些愚人因为造作太多恶业,本应堕入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中,并且要经历很多劫,遭受无穷无尽苦恼。这些愚人在阳寿将尽时,遇到大善知识,说出种种安慰之话,为其宣说胜妙佛法,并且教他念佛法门。由于他们被苦煎逼太甚,根本没有时间念佛。大善知识就会指导他们:你若没有时间称念诸佛名号,至少应当称念无量寿佛。如果你能这样至诚专心称念无量寿佛名号,让念佛声不断,仅仅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遍,因为称念此佛名号,在刹那间就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等到命终之时,就会看见一朵金色莲花,犹如日轮一般,停在他们面前,像在一刹那间,就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备注】

  《观无量寿佛经》,一卷,刘宋时西域高僧畺良耶舍译,叙说观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修行往生法门。古来称为《观无量寿佛经》,又称为《无量寿观经》,一般通称为《观无量寿经》,或简称为《观经》,是中国净土宗所依三部经之一。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正宗佛珠为什么要做佛事?如何做佛事?

正宗佛珠为什么要做佛事?如何做佛事?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  课诵、闻法、讲经、布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罗蜜,都是佛事。  但是在中国一般的民间生活中,并没有做佛事...

禅与活在当下合一共融,生活就会是精彩无限的

禅与活在当下合一共融,生活就会是精彩无限的

  禅、当下都是活的,生命的活力是无限的多!   禅与生命是一体的。   应该用禅去引导人解生命、安顿生命、主宰人生未来幸福。   人生与禅合在一体,必定会安稳平静、逍遥自在、活泼洒脱、随和...

梦参老和尚对现今各种社会问题的开示

梦参老和尚对现今各种社会问题的开示

梦参老和尚月前来港弘法,先后应邀到几个道场作精彩的开示。期间,我们有缘访问老和尚,聆听他对现今各种社会问题的看法。老和尚虽然高龄八十六,但是思路敏捷清晰,对时下的社会现象了如指掌,一席答问,令我们获...

“易行道”有哪三点?

“易行道”有哪三点?

  易行道者,这易行道有三。易行道三点是哪三点呢?   第一点:说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这是一,是信的力量。只是相信佛的因缘,我们发愿求生净土,这是第一。   第二点: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

佛学常识:佛教对感情的处理

佛学常识:佛教对感情的处理

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生命的根源,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明,人因为有情爱,所以轮回生死;人因为有情感,因此称为「有情众生」。情爱并非专指男女之间的爱情,举凡父母与子...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大安法师答:这个人为什么会障碍你学佛呀?那这个人是谁呀?这个众生可不就是你心内的众生吗?你如果修行好,念佛好,你就能转化他,随顺而转。 如果这个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