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见到佛菩萨 你会如何看待他们?

【原文】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法华经》

  【注释】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应该对一切的众生,起大悲心;看众生太苦了,我应该把这苦给拔出去。

  于诸如来,起慈父想:对一切的佛,应该想:一切如来是我们的大慈悲父。要这样想!

  于诸菩萨,起大师想:对所有一切的菩萨,我们应该想:哦!这是我们修行的师父,这是教我们的良师善导,能用种种的方法,把我们领到道路上修行。

  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对于十方诸大菩萨,应该常常地很诚心;恭恭敬敬地要礼拜这十方的诸大菩萨,要常常地存这种的心。

  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对于所有一切的众生,应该慈悲平等为众生说法;平等平等的,而不选择。

  以顺法故,不多不少:因为随顺这个法的缘故,也不给某个众生多说一点法,也不给某个众生少说一点法。不选择所有的众生,说是这个人对我是很恭敬的,我就多给他说一点法;那个人对我不恭敬,我就给他少说一点法。不这样子!恭敬、不恭敬,信、不信,都给他说一样的法,也不多、也不少。

  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乃至于来听法求法的人,他深深地爱好这个法;就是这样的人,也不给他多说一点点法。(度轮法师解)

  【备注】

  《法华经》为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主要讲述开权显实、会三归一,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以声闻、缘觉二乘为方便权说,二乘终究要以成佛为最终目标,祖师赞为成佛的法华。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皈依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皈依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问: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皈依后,要把三皈依戒法落实在行动上。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邪魔;自皈依法,就不皈依外道典...

佛说善与恶的不同终点,你的选择是什么?

佛说善与恶的不同终点,你的选择是什么?

  编者按: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佛陀为我们深刻、透彻地解释这句话的意义。   【原文】: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无量寿经》   【注释】:...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吗? 净界法师答:提出这个问题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障碍。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有须要去分辨是非善恶吗?这对佛法讲空的意思可能有些误会。 佛法讲空是讲一切法...

在家诵《地藏经》容易招感不好的东西吗

在家诵《地藏经》容易招感不好的东西吗

问:师父,我原来诵《地藏经》,有的居士说在家诵不好,容易招些不好的东西,只能在寺院诵,真的吗? 仁清法师答:哦,所以说你就不敢在家诵啦?假如说,你也这样认为。有好几种方法来解答你这个问题。第一种方法,...

佛教起源于印度,昌盛​于中国,造福于世界

佛教起源于印度,昌盛​于中国,造福于世界

我们一千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沿着这一人间佛教的方向发展,取得极其巨大的成功。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安徽安庆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

问:早晚我坐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因早上三点起来洗漱怕吵了家人睡觉。晚上我也烧香礼佛回向完后回房间关门坐在床上念(我一人住)。 大安法师答:早晚坐在床上也是可以的你一个人住嘛。早上三点钟起来,当然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