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见到佛菩萨 你会如何看待他们?

【原文】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法华经》

  【注释】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应该对一切的众生,起大悲心;看众生太苦了,我应该把这苦给拔出去。

  于诸如来,起慈父想:对一切的佛,应该想:一切如来是我们的大慈悲父。要这样想!

  于诸菩萨,起大师想:对所有一切的菩萨,我们应该想:哦!这是我们修行的师父,这是教我们的良师善导,能用种种的方法,把我们领到道路上修行。

  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对于十方诸大菩萨,应该常常地很诚心;恭恭敬敬地要礼拜这十方的诸大菩萨,要常常地存这种的心。

  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对于所有一切的众生,应该慈悲平等为众生说法;平等平等的,而不选择。

  以顺法故,不多不少:因为随顺这个法的缘故,也不给某个众生多说一点法,也不给某个众生少说一点法。不选择所有的众生,说是这个人对我是很恭敬的,我就多给他说一点法;那个人对我不恭敬,我就给他少说一点法。不这样子!恭敬、不恭敬,信、不信,都给他说一样的法,也不多、也不少。

  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乃至于来听法求法的人,他深深地爱好这个法;就是这样的人,也不给他多说一点点法。(度轮法师解)

  【备注】

  《法华经》为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主要讲述开权显实、会三归一,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以声闻、缘觉二乘为方便权说,二乘终究要以成佛为最终目标,祖师赞为成佛的法华。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该怎么办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该怎么办

问: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就是念佛中途会退转,退转得佛号都不想念。这是从一开始,你对念佛法门的信心就没有建立,也确实对念佛一门的信心建立是很不容易的,不经一番...

父母不在身边,应如何尽孝

父母不在身边,应如何尽孝

问:剩男剩女的今天,很多父母用孝道绑架婚恋,导致逼婚现象非常严重。另外,父母在,不远游。如今的时代下为了生活和父母都是聚少离多,不在父母身边又该如何尽孝呢?这也是多数网友比较困扰的一个问题。那么,孝道...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谓就是要提醒官员,你对待子女是什么态度,就应该对老百姓是什么态度。 父母对子女都是用仁爱之心的,子女的疾苦就是父母的疾苦,子女没有说出来的要求,但父...

很恐惧死亡,该怎么办

很恐惧死亡,该怎么办

问:妹妹身体不好,总恐惧死亡怎么办?为什么她放不下这个身体,执著在病苦中,即使念佛也不能自拔,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首先对死亡的恐惧,一般人也都会有。但是你不要过于的离谱了,就是你不要总是恐惧死亡。要...

嫉妒心是怎么产生的?

嫉妒心是怎么产生的?

嫉妒心从哪里来?   嫉妒是建立在一种攀比上的心。攀比,简单的说是一种分别,实际上就是一种争斗。一个攀比的人,就是内心向外不断的索取的人。索取的越多,就越不够,越是不够,越是要去索取,就像口...

三论宗由来

三论宗由来

在唐宋之际的中国佛教文献,在讨论佛教宗派时,并没有提及三论宗;“三论宗”一词主要是用来说明学习三论之学的旨趣,学习三论的僧侣,通常也会兼习其他书籍,如《续高僧传》说吉藏大师曾“讲三论一百余遍,法华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