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者得解脱,不观心者沉沦六道

  人一直在用大脑思维分析外部世界,你有多久没有内观过自己的心了?修行就是修自己的心,要时刻注意观察自己的心,发现自己起嗔怒、贪心或其它不健康的心思,就要及时察觉,并用更深层的意识去消止这些不利的思维。

  【原文】: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沉沦诸趣。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注释】:能够时时观照自心的修行人,终究能得解脱,不能够时时观照自心的人,只能沉沦六道。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正宗佛珠佛教对饮食有哪些规定?

正宗佛珠佛教对饮食有哪些规定?

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  佛教出现于印度的时候,佛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大同小异的饮食观念。  所以,原始时...

蓝毗尼园的月圆诵经法会

蓝毗尼园的月圆诵经法会

火红的太阳从晨曦中喷薄而出,金色霞光射破云霭,映照在蓝毗尼花园的阿育王石柱上。这根石柱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历史,饱经了蓝毗尼的沧桑变迁。今天好象有什么喜事,土黄色的柱壁上泛出微红的光芒,好像老人古铜色脸庞...

拜佛很重要,但身体有病不能拜,该怎么办

拜佛很重要,但身体有病不能拜,该怎么办

问:师父您好!阿弥陀佛!从昨天到今天,师父一直说拜佛很重要,身口意一定要忆佛、念佛、拜佛。那如果因为年纪大一点,膝盖有退化性的关节炎,医生也建议说不适合一直这样跪着、起来,这样的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若不能立刻见性,就要先修自己的心,如何修心,行为能安住你的心!所以,要先归摄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行为守住了,你的心也就慢慢收住了。要生心、安...

对孩子的成绩太执着该怎么办

对孩子的成绩太执着该怎么办

问:我总是太在乎孩子的成绩,放不下对他们的执着,请师父开示? 学诚法师答:孩子的成绩要从多方面来衡量,要从长远来衡量,不是只有眼前试卷上的分数才是唯一。家长对孩子分数的执著,其实是自己内心焦虑、迷茫、...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问: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区分内外? 净界法师答:内空跟外空,我们说明一下。我不知道诸位修空观你想空掉什么。诸位!你回忆一下,你以前在修空观,不管修无常观、修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