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已久!它才是佛陀苦行6年的真正原因

【原文】

  善男子!汝今善听。以何缘故,菩萨苦行六年?善男子!非是菩萨宿业余报受此苦也,欲令众生于一切恶业报中能生患心归向菩萨。

  《大宝积经》

  【注释】

  菩萨即指佛,我们都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成道前曾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身形消瘦,受尽大苦。佛为何如此呢?这只是一种示现,并不是佛还有往昔的业报没有消除,而受报此苦。更不是像某些人说的,佛还没有找到修行方法,因此而行苦行。

  而是佛为了教化度脱众生,以广大慈悲心而行苦行。因为我们知道,学佛者并不是都是一帆风顺的,在漫长的修行路途中,有时也会病苦缠身,有时会历经磨难,有的会非常贫苦,佛弟子这时应该如何思惟呢,应该想到:菩萨曾经历经无数劫修行,具大威德,但在成佛前还示现种种苦行磨难,我作为凡夫,往昔曾造业无量,现在受这点苦、这点磨难算什么,只是在偿还宿业,并以此因缘,而了知世间无常,了知身体为患,不再贪取世间五欲。由此生起正思惟,就不再苦恼,以此菩萨苦行示现为皈依处,就不会丧失道心,而一心在学佛的道路上前进。

  【备注】

  《大宝积经》,又作《宝积经》,唐代菩提流志等译,凡一二〇卷。系纂辑有关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之诸经而成。宝积,即积集法宝之意。因其为大乘深妙之法,故谓之宝;聚集无量之法门,故谓之积。全经计收四十九会(部),内容泛论大乘佛教之各种主要法门,涉及范围甚广,每一会相当一部经,亦各有其独立主题。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元音老人问答录

元音老人问答录

1问:什么是外道? 答:心外有法就是外道。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心游道外,故名外道。究竟来说,罗汉也是外道,因为他有法可得,法执未除。 2问:何为感应道交? 答:此感彼应也。念佛持咒为感,佛菩萨加被行者...

佛学常识|十二因缘

佛学常识|十二因缘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课题: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死的由来,佛教说为「十二缘起」,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循环相续的结果。也就是说,有情众生由于一...

佛学经典节身与慎言

佛学经典节身与慎言

节身慎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法句经》  1、节身慎言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自处?节身与慎言是最基本的应世接物之道。节身就是进退得宜,行止合度,也就是非...

福报是要培养的,不能急

福报是要培养的,不能急

佛弟子遇到任何问题,比如事业的失败,首先要忏悔,其次要虔诚求菩萨加持,培养福报。一个事情的成功,是要具足各种因缘。而这个因缘,和当事者的福德有很大的关系。 真的佛子,做事情不要...

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

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

(2019年7月24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修订) 第一条 为了规范汉传佛教教务管理,维护汉传佛教教职人员合法权益,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和《中国佛教协...

末法时代是怎么回事

末法时代是怎么回事

问:末法年代是怎么回事? 成刚法师答:佛说正法五百年,正法就是有教,有修,有证。在佛那时代,无论出家还是在家的佛门弟子,因为都是利根,妄想习气非常轻薄,就像经过历劫生生世世的修行,到此生此世,果已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