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76、田夫思王女喻

  译文:

  曾有一个农夫,至京城游玩,见国王的女儿颜貌端正,世所稀有,便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渴望与她接近,又没有路径可以达到,便思念得面色瘀黄,遂即成了重病。亲友邻里便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答道:「我往日见及国王的女儿,颜貌端正,渴想着与她接近,不能办到的缘故,这就病了。我若是得不到,必死无疑。」亲友说道:「我们会替你想好办法的,让你得到她,先不要愁呵!」大家日后见了他,对他说:「我们为你想的办法以为是可以得到的,只是公主不肯。」田夫听了,欣然而笑,高呼着必可得到的,必可得到的。

  世上的愚人也是这样,不分别春夏秋冬的时节,便在冬天将种子掷撒土中,祈望得到果实,却是白白浪费功夫,一无所获,芽茎枝叶之类都不会有。世间的愚人修习了一点点福业,便以为圆满具足了,菩提道果已可证得,就像那位渴望得到公主的田夫一样。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76、田夫思王女喻①

  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见国王女颜貌端正,世所希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②。思与交通③,无由可遂④。颜色瘀黄⑤,即成重病。诸所亲见,便问其人:“何故如是?”答亲里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思与交通⑥,不能得故,是以病耳。我若不得,必死无疑。”诸亲语言:“我当为汝作好方便⑦,使汝得之,勿得愁也。”后日见之,便语之言:“我等为汝,便为是得。唯王女不欲。”田夫闻之,欣然而笑,谓呼必得。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不别时节,春、秋、冬、夏,便于冬时掷种土中⑧,望得果实,徒丧其功,空无所获,芽、茎、枝、叶一切都失。世间愚人,修习少福,谓为具足,便谓菩提已可证得⑨。如彼田夫希望王女。

  注释

  ①田夫思王女喻:明本作“田夫思愿王女喻。”

  ②已:停止。

  ③交通:交接;往还。

  ④无由可遂:遂顺利到达。无由可遂,即没有办法可以达到(愿望)。

  ⑤瘀黄:瘀,各血。瘀黄,即血脉凝滞,面色枯萎,面色枯黄。乃郁忧结成疾之面颜。

  ⑥通:他本作“游”。

  ⑦方便:指巧妙地接近、设施、安排等。

  ⑧掷种:播种。

  ⑨菩提:元、明本用“善根”。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安士全书:安世高大师度化蟒神

安士全书:安世高大师度化蟒神

  度友全信  梁高僧传  汉洛阳僧世高。安息国王太子也。幼以至孝闻。赋性聪慧。博极群书。精天文医理。即鸟兽之音。无不辨之。自言前世出家时。有同学友好瞋。谏而不改。许以今世相度。时值灵帝之末。乃振...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6、经中所说无量布施之举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6、经中所说无量布施之举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有爱就会有痛

有爱就会有痛

  在释迦牟尼佛(佛陀)住世讲法的时期,某日佛陀途经一个叫优楼频螺的村落,当地村长听说佛陀常导教人知苦、灭苦,心中怀有仰慕,就前去拜见求法。   村长请教佛陀导致苦的成因以及灭苦之法,佛陀向...

《百业经》:摧毁傲慢令得解脱92

《百业经》:摧毁傲慢令得解脱92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太阳五日未升起,只因两位修道人在吵架?

太阳五日未升起,只因两位修道人在吵架?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提耆罗,一个叫那赖。他们立志要有所成就,遂远离人群,住在深山老林里修道。不论春夏秋冬,他们都睡在石洞里,穿着野草编成的粗糙衣服,铺着野花编成的垫子;饿了就吃山林中采来的野果...

文殊菩萨的故事:李长者见圣授道传

文殊菩萨的故事:李长者见圣授道传

  唐朝长者李通玄,曾经游过五台山,在善住院碰到一个僧人,传授他《华严经》大旨。天快黑时,僧人告别。长者说:“天色已晚,师父要到那里去?”僧人指指北台顶,行走飘飘然,好象驾着风,长者追赶不上。到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