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76、田夫思王女喻

  译文:

  曾有一个农夫,至京城游玩,见国王的女儿颜貌端正,世所稀有,便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渴望与她接近,又没有路径可以达到,便思念得面色瘀黄,遂即成了重病。亲友邻里便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答道:「我往日见及国王的女儿,颜貌端正,渴想着与她接近,不能办到的缘故,这就病了。我若是得不到,必死无疑。」亲友说道:「我们会替你想好办法的,让你得到她,先不要愁呵!」大家日后见了他,对他说:「我们为你想的办法以为是可以得到的,只是公主不肯。」田夫听了,欣然而笑,高呼着必可得到的,必可得到的。

  世上的愚人也是这样,不分别春夏秋冬的时节,便在冬天将种子掷撒土中,祈望得到果实,却是白白浪费功夫,一无所获,芽茎枝叶之类都不会有。世间的愚人修习了一点点福业,便以为圆满具足了,菩提道果已可证得,就像那位渴望得到公主的田夫一样。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76、田夫思王女喻①

  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见国王女颜貌端正,世所希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②。思与交通③,无由可遂④。颜色瘀黄⑤,即成重病。诸所亲见,便问其人:“何故如是?”答亲里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思与交通⑥,不能得故,是以病耳。我若不得,必死无疑。”诸亲语言:“我当为汝作好方便⑦,使汝得之,勿得愁也。”后日见之,便语之言:“我等为汝,便为是得。唯王女不欲。”田夫闻之,欣然而笑,谓呼必得。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不别时节,春、秋、冬、夏,便于冬时掷种土中⑧,望得果实,徒丧其功,空无所获,芽、茎、枝、叶一切都失。世间愚人,修习少福,谓为具足,便谓菩提已可证得⑨。如彼田夫希望王女。

  注释

  ①田夫思王女喻:明本作“田夫思愿王女喻。”

  ②已:停止。

  ③交通:交接;往还。

  ④无由可遂:遂顺利到达。无由可遂,即没有办法可以达到(愿望)。

  ⑤瘀黄:瘀,各血。瘀黄,即血脉凝滞,面色枯萎,面色枯黄。乃郁忧结成疾之面颜。

  ⑥通:他本作“游”。

  ⑦方便:指巧妙地接近、设施、安排等。

  ⑧掷种:播种。

  ⑨菩提:元、明本用“善根”。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佛教故事: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经》的威力遣除了一切违缘。当年他带一些眷属西去取经,以种种原因只剩下他一个人。有次他路经一个寺院,看见一个老和尚病得很严重,玄奘生起极大的悲心,没有继...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在天王殿后面看到一位身材矮小、年逾花甲的老人,她左手拿着一把香,右手撑着伞,给来往的游客和信众递香,并嘱咐每人一支香,要双手点香。后来才知道,她就...

佛陀的劝诫

佛陀的劝诫

  “阿难陀,僧团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我讲授佛法,没有显密之分。在真理面前,佛陀没有一般老师捏紧的拳头。有人也许会认为:‘我将领导僧团’,或‘僧团应依附于我’,或‘我要对僧团事务有所指导’。” ...

明白苦的真正根源

明白苦的真正根源

  佛陀於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於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說:「天底下沒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则說:「瞋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第三位比丘卻认為:「天底下...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卷二--未知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卷二--未知

  第一卷大方便佛报恩经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万八千人俱。皆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摩诃那伽心得自在。其名曰摩诃迦叶。须菩提...

一尊浴火重生的佛像的故事

一尊浴火重生的佛像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佛祖释迦牟尼曾居住在波斯匿王的国土上,并受到波斯匿王虔诚的供养。  一天,佛陀升上忉利天,去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讲法,以报答母亲养育之恩。这一去就是九十天。  波斯匿王是极其虔诚的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