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十宗之三论宗

三论宗学派

三论宗是以印度中观学为基础,依据罗什法师所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而建立的汉地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主要以吉藏大师为集大成者,而形成的三论宗体系。

有人以为三论宗的思想是只破不立,为断灭空见者;也有人认为三论宗的理论学说是一种诡辩论;也有人认为三论宗是专门破外道,自己没有思想理论观;也有人认为三论宗只谈理论,没有行证。

无论如何,以上这些观点都是偏见,没有认真理解和体会三论宗的根本思想含意。三论宗虽破一切法执,提倡无所得毕竟空之理论,但并没有否定世俗谛的存在,因此虽第一义毕竟空,而缘起有宛然存在。破邪只是破大小、内外一切定性有之邪执,如果说有法是定性有,则破坏了缘起性空的理论,非佛法正义。所以要破定性有之法,欲令众生悟入无所得之缘起性空。真正体证诸法实相之理。如《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因此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三论思想是对“般若”的正观行证。至于说三论没有行证,更是不识三论学说,僧诠、法朗、吉藏皆是主张身体力行的,持戒清净,教导弟子众多,皆成为当时之高僧,众人敬仰,岂能无有行证了。

综合以上所说,西藏中观学偏重于实践,把龙树的《中论》思想与唯识学结合,而形式成了西藏的中观学。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汉地人学有一定的难度和诸多障碍。

印顺法师为你表的中观学派,虽然以龙树的《中论》为依据,但引用部派思想,有背与大乘精神。再者由于时间短没有形成规模和完整体系,也不易学习和弘扬。

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经过历代祖师代代相传,具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和传承文献。是中国佛教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吉藏大师对龙树中观思想的升华,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代表。

如何学习三论宗

一、首先要了解一个宗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会受到当时的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而用现代的历史条件来看当时发展的事情是会走向偏极的。因此,三论宗思想产生在异说纷纭的时代,不得不以一种超一般的理论来抵制其它学说,而树立自己的思想理论。这本来是无可厚非之意,如果我们能取消这种偏极的观点,去深入体会其目的所在,便会知道其真正的思想理论。这一点为学习三论思想非常重要。

二、要以身临其境的精神投入体会。

我们无论学习和了解任何一种学说,如果不能身临其境,而是隔鞋抓痒,永远不能得其要领,佛说法是对机而说。三论宗是从四悉檀之对治悉檀入手,破斥一切有所得之见,显其无所得之空。如果我们从有或从空的任一方面去看,那自然不能理想其精神所在。只有我们的思想和本宗的思想相适应,站在同一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用对立的观点去评判其道理是否正确。否则我们很难深入到本宗的思想境界。

三、正确领会本宗的宗旨。

中国佛教有八大宗派,各家的主张各自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没有正确的领会三论宗的“破邪显正”的中心要领,依照他宗之思想解释三论宗之思想,当然会困难重重道理不能。因为本宗要破一切邪见,只有自家一无所有,才能破他。如果自有所立,岂能破他宗之立。有无皆是执见,只有空才能成立一切法,只有自己无所得,才能无所不得。所以,本宗以破邪即是显正,破邪之外别无正所申为宗旨。

四、不能有入主出奴之偏见。

佛说一切法皆是平等无有差别的,但因众生执见,而分别为大、小、半、满、深、浅之分。我们如果能从佛为教化众生之角度理解,药无贵贱,病痊则良。如果说以某一宗为最高之标准去度量他宗,则成为入主奴的观点,非学者之风。只有从平等一如、切实实际的思想境界去观察,才能得其要领。正确无误的把握实际客观理论,才能深入研究和学习三论思想理论。

五、对三论宗之着疏、论着要精选精读。

各宗有各宗的着述和特定的经论。学三论必须要读三论宗之祖师的着疏和依据的经论。如果把凡是与三论、中观、般若有关之书混为一谈,则会张冠李戴、牵强符会,更无头绪。只有一道深入,才能通向本宗之渊府。因此,做研究和学术对选择资料是很重要的。研究和学习三论思想学术是否是属于三论宗的着述这一点也很重要。如果要正确的理解本宗的思想理论,就必须要认真研究和学习属于三论宗的着述,而不应胡须眉毛一把抓、是非不分。这也是学习三论学必须要注意的一点。

如何修证三论宗

三论宗不同与其它各宗派,中国佛教有八大宗派,其中禅、密、律、净四个是属于宗下,天台、唯识、华严、三论四个是属于教下。宗下主要体现在修行的次第上,而教下主要体现在思想理论的指导上。也就是说理论是为修行而指导,而修行是对理论的实践,二者之间是互助互补、不相矛盾。如果偏离了修证的教理是空谈,如同纸上谈兵、画饼充饥;而没有教理的修行是盲修,如同航船失去方向、没有导航。

三论宗主要是理论指导,为我们修行佛法起到导航作用。如果从理论与修证二者比较而言,应当先学教理,再依教而修证,如果没有教理你的修证还是盲修瞎练。所以三论宗看来虽然没有具体的修证次第,但却能为其它各宗的修行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论宗在修行上的运用

一、在念佛法门上的运用:

我们一般来说,大家都主张念佛念的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这实际上是人们对“念佛”法门上误区,念佛的目的不是为了念多少佛才能往生,而是以念佛来替代人们的妄念,即以“一念代万念”,当你的妄念完全断除时,自然达到一心不乱,这时你就能虽时往生了。由此可见,念佛不在“快”而在“静”。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作到“静”呢?要“慢”!慢了再慢!慢到不念而念时,自然就“一心不乱”了。

二、在禅定法门上的运用:

修禅定的人如果不懂中观思想,就很有可能堕入“偏空”。因为你在入禅定时,主要靠修“观”,也就是参话头。如果你不知道空与有之间的微妙关系,那你就会把有与空分开,涉有时不能入空,当入空时不能涉有。由于人们在修禅时偏面的强调了对“空”的追求,修禅者最容易就“舍有而住空”,成为堕“空”见者。往往自己不知,还误以为是开悟,见到了“空性”。真正的“空性”不着空有、不着有空,自然而然进入的一种“自性清净”性。

三、在诵经、持咒上的运用:

诵经持咒也是佛教修行主要方法之一,我们除了每念佛、参禅之外,还要坚持读诵大乘经典和持念佛咒。无论是诵经还持咒,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了增长智慧、开佛知见,我们通过读诵佛教大乘经典明佛理知因果,以断除人们的贪瞋痴。二是为了“静心”,无论诵经或者持咒都能达能静心的作用。通过读诵经典或受持佛咒来消除人们心中的不安,依经咒作为依靠,使人们有种归宿感和安全感。所以诵经持咒能够“静心”。由此可见,诵经持咒也不是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而是越慢越好。当你诵经持咒在慢的时候才能体会佛经的教义,感受到佛力的加持。

四、在礼佛、忏悔上的运用:

在佛法的修行道路上,最重要的忏悔我们的罪业,我们之所以不能悟道就是因为过去无量劫以事所造的罪业弊。要得到解脱就必须先要忏悔罪业,而忏悔罪业的方法最直接的就是礼佛,通常所说的“叩头”。人们一般也错误的认为叩头越多越好,这其实也不符合道理的。在很多的“忏文”中都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求忏悔。”还有“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些都说明了在佛前叩头求忏悔时不在叩头多少,而在于是否“诚心”,也就是说我们在叩头时自己的心是否与佛的心能“心心想应”,也就是说能否“感应”佛来为我们加被。“诚心”者是指放下自我、放下执着,把自己的心完全交给佛陀来为我们清洗,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得到净化。

三论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任何一个学派的形成对当时和今后的历史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这好象是一种自然规律。但由于各自的学术思想的侧重面不同,而对文化历史的发展影响轻重也有所不同。今三论宗是中国佛教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佛教历史的发展起了具大的推动作用。大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三论宗的形成促使了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因为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形成最早的一个宗派,正是由于三论宗的形成,促使了后来各家立宗兴派以发扬自己学术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佛教宗派的兴起。将中国佛教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推动了中国大乘佛教思想的形成。由于三论宗的思想在当时小乘佛教盛行的时期,是在破斥了当时的小乘成实、俱舍等的基础上,发扬了大乘佛教思想的。在三论思想完全未形成之前,中国佛教对大乘和小乘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自从三论宗判释了大乘与小乘的分界线以后,小乘思想在中国佛教中逐渐失去了地位,最后逐渐完全灭绝,从而形成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新局面。

3、发扬了大乘佛教的般若思想。三论宗的主要思想是以“般若”为主,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诸佛菩萨以般若智慧而断除一切烦恼,证得菩提。众生由于无明所障缺少般若智慧,所以轮为六道生死,不能解脱。而今三论宗认为“般若”是离四句绝百非、非空非有的中道实相。认为“般若”是佛教理论的最高思想境界。三论宗成为弘扬般若思想的主要宗派。因此,三论宗的形成将般若思想推向了佛教的最高思想理论殿堂。

4、三论宗的般若思想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三论宗形成之时正是南北朝“玄学”盛行时期,佛教的“般若”思想对当时的传统文化“玄学”思想起了很大的影响。玄学之流认为“虚无”即是佛教般若思想的“空”,二者是平等一致的。由此可见,三论宗般若思想的发展大力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玄学”的发展。

5、三论宗经论的翻译和注疏为中国佛教史增添了辉煌。众所周知罗什所翻译的经论为中国佛教翻译史上创造了奇迹。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论辞句华丽、文体通俗,对当时流通的大部分经论重新翻译。其主要以“般若”系为主,是中国佛教翻译史上的四大翻译之一。吉藏大师又是一位善于着述、博学多闻的僧人,他的注疏有一百余卷,四十多部。吉藏大师的三论注疏记载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些重要文献资料。是中国佛教历史上历代高僧中少有的事迹。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往生极乐世界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往生极乐世界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信愿持名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但是这个概念很笼统,那我们怎么样来调伏我们的心地?后面还有两句话叫: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你要把你的心调到这样的一个...

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问: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体恒法师答:出家就是脱离世俗的身份,进入僧团的组织。僧团是一个以出离生活为基本特征并承担佛法传承使命的团体,僧团的特征决定了僧人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无论是内在或是外在。从这个角...

家庭不和谐,应该要怎么做

家庭不和谐,应该要怎么做

问:弟子的先生外遇时常吵闹,又结交酒肉好色的朋友,令家庭不和谐,孩子也不快乐,请问师父,我该怎么做?可令先生的这些恶因恶缘,迅速远离。 传喜法师答:这要修你自己的出离心,你要把他变成逆增上缘,要变成你...

回向给众生,众生能得到利益吗

回向给众生,众生能得到利益吗

回施众生得益疑 回向布施给众生,众生真实能得到利益吗?如果众生由于你的回向没有得利益,这也不是虚妄的事情吗?如果能得利益,那就成了我作的善他受益,还有这个道理吗?这就类似于我吃饭他饱了,也没有这个道...

正宗佛珠忏悔能不能改变恶业的果报?

正宗佛珠忏悔能不能改变恶业的果报?

 如果“业 ”不可转,则世间即无人可成佛了!  众生虽因无明而造业(因),但也可以因为善知识的开导,而生起忏悔之心(也是另一种“因 ”),从而修正了他可能遭受的“果报 ”。  ...

学佛只要功夫深,各种感应不求自来

学佛只要功夫深,各种感应不求自来

  很多人学佛多年为何仍然不见功效?你身上的习气有得到修正吗?你的烦恼减少了吗?对于学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修学法门,许多高僧大德都告诉我们,学佛要一门深入,只要功夫深,各种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