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

(2019年7月24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修订)

 

第一条 为了维护藏传佛教教职人员合法权益,规范藏传佛教教务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中国佛教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和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藏传佛教教职人员(以下简称教职人员)是指按照藏传佛教教义教规,从事教务活动的僧人(含活佛)。

第三条 教职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爱国爱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旗帜鲜明地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不受境外任何组织和个人支配;

(三)严守寺规戒律,潜修佛学;

(四)接受所在寺庙管理组织、当地佛教协会和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管理;

(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品行端正,尊师重教;

(六)身体健康,具有自主行为能力。

第四条 申请成为教职人员应当履行以下程序:

(一)本人自愿向拟申请入寺的寺庙提交申请书(应含有本人基本简历、家庭主要成员情况)及本人受教育情况证明、家庭同意本人出家的证明、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本人表现情况说明、本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二)寺庙管理组织审核提出意见后,报该寺庙所在地佛教协会;

(三)该寺庙所在地佛教协会按照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基本条件进行审核,同意的,在听取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意见后,准予入寺接受一年的预备考核;

(四)预备考核期满,由所在寺庙管理组织提出考核意见,报所在地佛教协会认定,符合条件的,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不符合条件的,说明理由。

第五条 完成备案后,由认定其教职人员资格的佛教协会发给《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证书》。《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证书》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制定式样。

第六条 活佛传承继位,按照《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办理。

第七条 寺庙管理组织在接纳教职人员入寺时,应当充分考虑本寺自养能力和当地信教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将在寺人数控制在寺庙定员内。

第八条 教职人员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教义教规和传统从事教务活动;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参加所在寺庙管理组织并担任相应职务;可以参加考核获得佛学学位;可以从事佛教典籍整理、佛教教育、佛教文化研究和公益慈善等活动。

第九条 教职人员要爱国爱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严守寺规戒律,遵守本寺庙各项规章制度,维护本寺庙正常宗教秩序和生活秩序;潜修佛学,注重修持;保护寺庙建筑、文物、设施及周边环境,防火防盗,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服从所在寺庙管理组织和所在地佛教协会的管理,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监督。

第十条 教职人员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经、修行、从事教务活动,应由所在寺庙管理组织向该寺所在地佛教协会提出申请,由该佛教协会商拟前往寺庙管理组织和佛教协会同意,并由两地佛教协会分别报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教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劝诫、暂停教职人员资格、撤销教职人员资格的惩处:

(一)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

(二)未经寺庙管理组织同意长期脱离寺庙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擅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经、修行、从事教务活动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境内外捐赠的;

(五)招摇撞骗,非法聚敛钱财的;

(六)非法出入境或者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

(七)从事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活动的;

(八)组织、主持未经批准的、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举行的宗教活动的;

(九)有其他违法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

劝诫、暂停教职人员资格的惩处决定,由所在寺庙管理组织做出;撤销教职人员资格的惩处决定,由所在寺庙管理组织提出,报所在地佛教协会同意,并报原备案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注销备案,收回其《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证书》,是活佛的,收回《活佛证书》。

第十二条 教职人员被暂停教职人员资格后,本人确有悔改表现,并得到本寺庙大多数教职人员认可,按照原作出惩处决定的程序,撤销原惩处。

第十三条 舍戒还俗或因其他原因丧失教职人员资格的,该教职人员所在地佛教协会应当收回其《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证书》,是活佛的,收回《活佛证书》,并向原备案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注销备案。

第十四条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国佛教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诵读这部经威力有多大?菩萨亲自来守护你

诵读这部经威力有多大?菩萨亲自来守护你

【原文】   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于伺求、得其便者。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注释】...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问: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区分内外? 净界法师答:内空跟外空,我们说明一下。我不知道诸位修空观你想空掉什么。诸位!你回忆一下,你以前在修空观,不管修无常观、修无分...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以自己选择的声闻道就觉得非常的吃亏,失于如来无量知见。结果没想到佛陀说,你什么都没有失掉。我们看经文。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

楞严经的经题是什么意思?

楞严经的经题是什么意思?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这十九个字是这部经经名字,是一个题目,连下面的一个经字便成二十个字;前十九字属于‘别名 ’,后一字叫‘通名 ’。别名的意思...

事业的成功与否跟因果有关联性吗

事业的成功与否跟因果有关联性吗

问:我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最近一年来,看到身边很多同学考研成绩优秀,拿奖学金,却在复试面试时失败,也有的同学找工作面试失败。这其中有什么因果关联?是不是应该在平时多修些福德,增大成功的把握? 大安...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问: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力一定比别人重,因为分别的我法二执最需要第六意识的分别,所以用无分别智去对治它。但是一般人事的因缘又必须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净界法师答:人事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