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现状及其意义

目前佛教慈善机构很多,办的成功的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却少之又少,众所周知的有:台湾证严法师的佛教慈济功德会、厦门南普陀的慈善基金会、苏州寒山寺的慈善超市等。这几家慈善机构都是由出家人主办的,且办得有声有色,得到了佛教内外众多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赞扬。

有人对佛教慈善事业是否是真正的弘扬佛法,还是单一的社会福利事业提出了质疑。探讨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基督教的弘传情况。众所周知,基督教是在清末夹着洋枪火炮大规模地传进中国的,其真正目的在于配合西方帝国主义从思想上控制中国人的意识,从而达到长久统治中国的歹毒目的。按道理来说,这样带有侵略色彩传入中国的宗教,为何在中国会越来越兴盛?难道说基督教的教义比佛教的殊胜吗?不!基督教仅有一部《圣经》而已,且内容很简单,而佛教除了三藏十二部①外还有古今大德法师的各种论著,可称得上是博大精深!那么是不是在弘法上不如基督教?答案在于基督教着重采用了“先以欲钩牵,后令得佛智”②的弘法方式,即是一手拿面包一手拿圣经。据许多海归派人士回来说,刚到国外时,幸好有基督教教会帮忙,无偿地帮他们找工作,帮他们解决吃住问题,因此他们信仰了基督教。其理由是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太伟大了,太让他们深受感动了。说到这里再来看看中国的佛教寺院吧!举行法会一般都需要教徒交纳一定的费用,一次大型法会动辄要耗资几十万,几百万,有的甚至上千万,很少有用心去做慈善事业救助贫困者的。如果你是一位站在选择信仰的十字路口的人,你会选择基督教,还是佛教?

通过佛教慈善事业让有些愚痴的凡夫知道佛教不是可耻的社会寄生虫而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化身,在做慈善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不失时机地把法雨甘露灌输给有需要的众生。慈善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靠近,使人间充满温暖。弘扬佛教慈善事业即是主张悲悯众生,提倡布恩施惠,广结善缘,引导更多的世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因为这娑婆世界有太多苦难众生需要我们去救度。南普陀寺前任老方丈妙湛大和尚说得好:“莫忘世上苦人多!”通过佛教慈善事业还可以教化布施者以布施心去转化贪欲心,最终达到“三轮体空”①。世人追境逐欲,求名求利,自寻无尽烦恼,到头来迷失了自我清净之本性。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试问世间有哪一个人不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的呢?能带来带去的唯有各人的业力,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啊!

佛教不否定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必要的物质生活,只是让人们不要迷执于物相,沉溺于物欲,懂得“世间名利谁不爱,过分贪求是祸害”的道理。人类创造的财富,归根结底是属于社会的,对于个人来说终究是身外之物,不仅不可执著、贪求,而且更应发心施舍,帮助社会上的弱者。如果一个人很吝啬,他必然是一个迷执于自我的人,也就是世俗所说的是“自私自利的小人”,这类人把追逐个人身心之欲求放在首位,这样就把自己封闭于自筑的牢笼中,终日用尽心计谋略,落得个无尽烦恼、空虚茫然的人生,若能打破我执,视人我诸法平等无二,行利他之行——佛教慈善事业则必将体现出生命的真实价值,识得清净本性之真我。


①三藏十二部:三藏.经藏 律藏论藏。十二部.即佛说的经分为十二类,又称十二分教,即是长行重颂 孤起 譬喻 因缘 无问自说 本生 本事未曾有 方广 论议 授记。

②出自陈燕珠议注《维摩洁经·佛道品》P91,福建省莆田市广化寺 2004年3月7日印刷。

①三轮体空:就布施而言,施者 受施者与所施之物谓之三轮。行施后此三轮,不存于心,名三轮体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舍利子是怎么来的

舍利子是怎么来的

问:为什么有舍利子? 中台禅寺答:舍利为梵语,即遗骨之意。舍利可分为全身舍利及碎身舍利,前者如广东省南华寺之六祖慧能大师肉身舍利;后者如陕西省法门寺之佛指舍利。碎身舍利之形成乃佛、菩萨、罗汉、高僧等,...

每天都要上香吗,还是心到就可以了?

每天都要上香吗,还是心到就可以了?

问:师父,像我们初学佛法的人,是每天都去上香拜佛,还是初一、十五去拜,或是心到就可以了? 如瑞法师答:学习佛法的形式是非常灵活的,根据你自己家的情况来决定,不要求一定要怎么样作。如果家里没办法供佛像,...

禅宗的“桶底脱落”,是种什么修行境界?

禅宗的“桶底脱落”,是种什么修行境界?

禅宗有个著名公案说的是厨房里“桶底脱落”的故事它是一种豁然开悟的状态值得我们用心品味只可惜不少人并不能跳出事相看本质因此禅师说:简直浪费了一桶面哦!家有一邻,常传来老者如洪钟般的打嗝声。说起打嗝,民间...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问:临终时,怨家债主为什么不会化作阿弥陀佛的形象? 大安法师答:临终的时候,你如果是一个念佛的心,不论是你自己正在念佛还是大家帮你助念的时候,怨家债主是没有能力、也没有这种胆量、也绝对是不可能变化阿弥...

用恭敬心待人,为何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用恭敬心待人,为何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呢? 大安法师答:恭敬别人就不要太在意对方的态度了,首先我们要做到恭敬一切,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出门如见大宾。但虽说如此,我们对人的恭敬也不要做得过...

念到念佛三昧方有往生把握吗

念到念佛三昧方有往生把握吗

问:是否我们平日念佛一定要念到三昧方有往生把握? 宏海法师答:这个问题我这样来说,就是如果真的念到念佛三昧,那是必然有往生把握,一定能往生;但是又要说,就没有念佛念到念佛三昧,也不是没有往生的可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