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佛教在由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最为久远同时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那么对于中国有着深远意义的佛教文化的起源与历史由来是什么呢?

佛教创建时,印度已经进入了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当时印度传统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种信仰,以及婆罗门作为一切智的垄断者和神权统治的代表的地位开始动摇,成为众矢之的。自由思想家中出现了种种反传统信仰的沙门思潮。

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活于公元前6~前5世纪。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

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逝世。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陀涅槃后为何会化为无量舍利?

佛陀涅槃后为何会化为无量舍利?

【原文】   诸善男子!我今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精进犹不休息,至涅槃时犹发精进,碎身骨如芥子解散支节。何以故?怜愍未来世众生故。我先世行菩萨道时,所化众生或行有错谬堕诸难处,欲勉济之起大...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

问: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感恩法师 宏海法师答:第一点,要深信因果轮回。如果不相信这一点的话,不能说他学习佛法,这就是佛说的最重要的佛教的基础、原则。 再者,要有出离心。的的确确想了脱、想了生死,想断烦...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个人修行对吗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个人修行对吗

问:大家都觉得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高妙,为什么我就觉得够不着,无处下手,反而觉得神秀大师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我个人修...

大乘小乘融合互助,净土法门三根普披

大乘小乘融合互助,净土法门三根普披

现在大乘和小乘有很多不同,为什么呢?因为在佛陀教化大众的时候,大批的弟子成就阿罗汉,常随众是1250人的僧团,但是其他的阿罗汉都去哪了?都被佛陀分派到各个地区去教化大众去了,如何去教化?就以这乞食时候...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问:弟子是一名公务员。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在家念佛、读经、抄经。弟子一心皈依佛陀,虽未受戒,但一心一意欣愿往生。弟子有一困惑,请开示:为什么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呢?害怕得病、恐惧死亡,是不是说...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问: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净慧法师答:这个问题是由于没有弄清楚数息和念佛的目的而引起的。四祖引用《观无量寿经》的话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怎么样才能使这个心就是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