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起源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北宗神秀是以坐禅观定法为依归,渐进禅法,渐修菩提。所以称之为渐悟。南宗慧能大师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依归。不拘泥坐禅“”观定"与否即成佛道!所以称之为顿悟

时北宗神秀大师所传坐禅(坐禅入定法门)即是次第法门。由北宗神秀法门在北方盛行,所以在《六祖坛经》曾记录京城大德云:不经坐禅修定而得解脱者,未曾有也。而南宗慧能大师最忌讳学佛法者执着于类似坐禅观定的有为法《六祖坛经》中亦记录云: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亦曾言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南宗慧能大师所传为佛之心印,不拘泥万法而领悟得道,由是不论次第,直了成佛。(出自六祖坛经自序品,顿渐品)

相传中国禅宗为菩提达摩祖师所创,宗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时人有传,达摩面壁九年为坐禅修定,所以得道,实则在任何一部传记或者历史中均无此事记载。只记录面壁九年这四字而已。

而其禅宗宗趣,常以问答形式导引人悟道。

例子:

(禅宗多位祖师传法之事要,始见于多种古录,今以此文出处列举一二,以示禅宗宗趣流传之精要。下列问答出于《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佛祖统记》《高僧传》《续高僧传》《马祖道一语录》)

慧可禅师(禅宗二祖)问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祖师道:诸佛法印,非从人得。

慧可禅师(禅宗二祖)听了很茫然,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师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禅宗二祖)禅师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祖师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禅师(禅宗二祖)听了祖师的回答,当即豁然大悟。

僧璨大师因故而染风疾"

僧璨(禅宗三祖)而问慧可大师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

慧可大师(禅宗二祖)曰:将罪来,与汝忏。

僧璨(禅宗三祖)良久曰:觅罪不可得。

慧可大师(禅宗二祖)曰: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僧璨(禅宗三祖)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

慧可大师(禅宗二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

僧璨(禅宗三祖)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

祖深器之,即为剃发,云:是吾宝也。宜名僧璨。

十四岁的沙弥道信(禅宗四祖)前来拜师,

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僧璨(禅宗三祖)说:谁缚汝?”

道信(禅宗四祖)答:无人缚。

僧璨说:何更解脱乎?”于是道信(禅宗四祖)大悟。

马祖道一大师坐禅习定于衡岳传法院。遇让和尚。知是法器。

让和尚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

马祖道一云:图作佛。

让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磨。

马祖道一问曰:磨砖作么。

让曰:磨作镜。

马祖道一曰:磨砖岂得成镜。

让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

马祖道一曰:如何即是?

让曰:如牛驾车。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

马祖默然无对。

让又曰:汝为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 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师闻示诲。如饮醍醐。

禅宗宗趣,在以生活中种种事项参禅而得道。由一切事中所做皆向求,久必知心,知心即知佛。所以六祖常言:即心即佛。唯向心内领悟。而坐禅习定法门,唯是北宗神秀大师倡导修佛而来,并非禅宗,而后进学佛人,研佛人经常以为南能北秀皆是禅宗实则是不知禅宗宗趣在于参禅而非坐禅。所以禅宗亦称佛心宗唯其以悟而得法故!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返回列表

上一篇:禅宗六祖慧能

下一篇:密宗祖庭

相关文章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问: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断了我所有念佛的功德?又者,观身不净它是一种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净界法师答:我们讲过净土宗它是大乘法门,一定有所调伏,有所引导。调伏的是对娑婆世界的爱...

佛说“出世”并不是脱离社会,而是摆脱尘世污染

佛说“出世”并不是脱离社会,而是摆脱尘世污染

编者按:   什么是出世?你听说过人间佛教吗?佛教不是虚无缥缈、游离于社会之外的,近代一些高僧大德提出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充分体现了佛陀的思想。 【原文】   佛言: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里怪气的事情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里怪气的事情

问:我是一位初学佛者,有很多事情都还不懂。现在有很多人在修某某上师的法,听说某某上师是当世的活神仙,只要一炷香,你所求的事情只要真心、诚心,上师都能给你解决。望法师开示,这是真的吗?我们可以修某某上...

名誉能带来真正的利益吗

名誉能带来真正的利益吗

问:名誉对一个人会带来真正的利益吗? 索达吉堪布答:所谓的好名声除了能让人得到一时精神陶醉外,其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对自己和他人的今生后世也不会带来任何利乐。 世间只有能力和权威带来名誉,而不可能由名...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结果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可以养,也有的人认为不可以养!那到底佛教徒可不可以养宠物呢?小僧今天谈谈自己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1、依照菩萨戒,不能...

为什么说身心世界只是一个假象?

为什么说身心世界只是一个假象?

为什么说我们的身心世界只是一个假象?   众生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执着于五蕴的身心世界为真我,殊不知,此五蕴身心世界本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并无真实的体性,当我们过于执着这个假相的五蕴身心世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