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祖庭
大兴善寺位於陕西省西安市城南,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被国务院确立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始建於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在兴建都会大兴城(今西安)时,敕令建造了大兴善寺作为国寺。因隋文帝在北周时原为大兴郡公,故取“大兴”二字和“靖善坊”的“善”字命名。
大兴善寺开山祖师是灵藏大师。他是杨坚的布衣知友,同时任隋朝管理全国僧尼事务的昭玄都僧官。隋朝几位箸名的昭玄统,除昙延外在任职期间都住在大兴善寺。
这里还是隋朝第一所国立译经馆。着名的“开皇三大师”耶连提黎耶舍、闍那崛多、达摩笈多都相继为译主,开创了隋朝一代佛经翻译。耶舍主译佛经约8部、23卷,有《百佛名经》、《莲华面经》等;崛多共主译佛经引31部、165卷,主要有《文殊师利行经》、《佛本行集经》、《贤护菩萨经》等;笈多久住兴善寺,主译经论7部22卷。这三位从古印度远道而来的高僧,对中国佛典翻译做出了很大贡献。唐玄宗开元初期(716—72o年),印度佛教密宗傅播者“开三元十”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里译译出密宗经典五百多部,大兴善寺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也成为中国佛教密宗圣地。
758年,应不空所请,唐肃宗在大兴善寺设置灌顶道场。灌顶之法,在古印度是国王即位仪式,将四海之水用四宝瓶盛之,由国师灌於国王头顶,象徽国王权力四海无边,国家兴盛。佛教密宗效法此举,当僧人嗣阿闍梨位时结坛灌顶,称“授职灌顶”,此外还有“结缘灌顶,”息灾灌项,“成就灌顶等等,从而在华夏首开灌顶之风。
寺内文物有清碑四方,即清康熙年间《重修隋唐敕建大兴善禅寺来源记碑》、《重修大兴善寺碑记》、乾隆年间《隋唐敕建大兴善寺祖庭重囗囗囗记》和咸丰年间《太兴善寺法源碑记》,皆为研究大兴善寺的重要史料。寺内还藏有三帧巨幅清朝西藏彩绘《阿弥陀佛像》、《极乐世界图》和《弥勒像》是西藏绘画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