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教义

1、十玄门

真如法界随缘转动而成差别之诸法,诸法各各缘起圆融无碍,称为十玄缘起无碍。

()同时具足相应门:总说时空相即相人。

()一多相容不同门:万有异体相人之关系,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诸法相即自在门:万有同体相即之关系,空有相即,诸法融通。

()因阳罗网境界门:万有相即相人不只一重,一珠中有无数珠影,互相映现无有穷尽。

()微细相容安立门:极细微中,亦容摄一切万法。

()秘密隐显俱成门:表里俱成无碍,无有前后。

()诸藏纯杂具德门:诸法相互摄藏,一法中具一切法为杂,诸法融成一法为纯。

()人对世隔法异成门:过现未三世,三世各三为九,摄在一念中成十世。前后差别无碍异成。

()唯心回转善成门:或善或恶,皆由心之转变。

()托事显法生解门:以上所说甚深难解,故托事物令生解。以浅近事法,显深妙之理。

事物相即相人无碍自在,而差别之相历然分明,实具重重无尽缘起一体之关系。故观一微尘:可举法界而全收之。此事事无碍玄妙不可思议的道理,称十玄门。

2、六相

()总相:一法含多法而成。即一含多德。

()别相:法有色心田u。多德非一。

()同相:事物虽有多义,而同成一总,不相违。

()异相:多义相望而各异,虽差别会成一体,然又不失其各部分之特质。

()成相:部分相依而成全体,由差也融成体。

()坏相:差别而各住自法不可移动。

3、法界观

为显示法界缘起,以十玄、六相表示事事无碍,相融相即。

法界有事理之别,事:法是诸法,界是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总该万有回法界。如天台家之十法界不同。理:指真如之理性谓法界,即实相、实际、法性等答法界之异名,其体一故。界有因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或性义,诸法所依之性(同一空性)

五教分别各一个缘起:

小乘,业感缘起,即惑、业借三道展转。

大乘始教,赖耶缘起,藏识执持种子,遇缘现行,由

现行法再熏习成种子,以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三法

展转同时因果。

终教,真如缘起,如来藏俱染净二道,染道为生灭

门,随染缘现六道;净道,随净缘现四圣。以真如之体,

生灭之相,因缘之用,说明缘起。

顿教,性空缘起,诸法虽性空而不碍缘起之假有。或说顿教知妄即真不立缘起。

圆教,法界缘起,即是本宗的思想。即法界之事理,有为无为,色心、依正尽为一大缘起,更无单立以一法成一切法,而以一切法成一法,万有缘于万有而起,称法界缘起。

法界只是一心,此心总该万有,名一真法界(绝对真实的真如)。就其融摄万有而言,便成四种法界。

()事法界:一差别事法各各分齐。

()理法界:无穷尽的事法都同一体性。

()事理无碍法界:体性与差别的事法不相妨碍。

()事事无碍法界:诸法各自差别,各住自性而事事相望,各别缘成,一线通尽多缘,力用交涉,无碍自在,重重无尽,一事法不坏本相而互相涉入无碍。

以事法界为体,建立三观:

()以理法界立真空观:观诸法无性,当体即空。

()以事理无碍法界立事理无碍观:观理遗于事,事法无不是真理。

()以事事无碍法界立周遍含容观:真理遍在事相上,事相与真理无碍。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忏悔是后悔的意思吗?

忏悔是后悔的意思吗?

  后悔,后悔没有认错。忏悔其实是反省的一种。忏者:忏其前愆;悔者:悔其后过。后不复造是忏悔的精髓或者根本。   《普贤行愿品》当中第四大愿叫做忏悔业障。忏悔业障当中他这样子讲:菩萨自念:我...

学佛后一定要吃素吗

学佛后一定要吃素吗

从目前教界来看,汉传佛教吃素,藏传佛教吃肉,南传佛教则是有肉吃肉,有素吃素。其中,有客观上的原因。南传佛教是乞食,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藏传佛教地区,过去因为蔬菜匮乏,只能吃肉,因此有所开许,不过现在情...

很恐惧死亡,该怎么办

很恐惧死亡,该怎么办

问:妹妹身体不好,总恐惧死亡怎么办?为什么她放不下这个身体,执著在病苦中,即使念佛也不能自拔,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首先对死亡的恐惧,一般人也都会有。但是你不要过于的离谱了,就是你不要总是恐惧死亡。要...

佛与地藏菩萨倾情对话感动千万人

佛与地藏菩萨倾情对话感动千万人

【原文】   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无所不住?生其心是生妄心,还是生真心、佛心?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这句话是《金刚经》的一句非常重要的经文了,也许是表达着《金刚经》核心的理念:应无所...

如何把佛法运用到生活当中?

如何把佛法运用到生活当中?

佛法运用到生活当中,怎么运用?   这个很难吗?佛法运用到生活当中很难吗?以佛弟子的标准去生活、去工作、去为人处事、去接人待物,那么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行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