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的起源

佛灭后七百年,龙树菩萨从龙宫传来《华严经》。东晋时,印僧佛陀跋陀罗在扬州道场寺译《华严经》,以及其他诸师的讲传疏解。唐杜顺和尚(传系文殊菩萨转世)悟入华严法界,始倡华严宗。著有《法界观》,《五教止观》,发扬华严法门。初传智俨,作《华严经搜玄记》十卷,发明十重玄门,以六相融会之。次传至贤首大师,作《探玄记》、《游心法界记》、《一乘教义分齐章》等,总判释尊一代教化为五时八教,集华严宗之大成。武后时,实叉难陀重译《华严经》四万五千偈,世人称为新经。时清凉大师澄观作《华严经大疏钞》,博大精微,总括小大行相,无倚无偏,大振华严宗风。清凉法嗣宗密,原为禅宗学者,改宗华严,著有《原人论》,禅教并重。其《圆觉经疏钞》,与清凉思想一以贯之。本宗所依经典:

一、《大方广佛华严经》 六十卷 晋佛陀跋陀罗译 又称旧译华严

二、《大方广佛华严经》 八十卷 唐实叉难陀译 又称新译华严

三、《大方广佛华严经》 四十卷 唐般若译 又称后译华严。

在三译华严中,贤首以前均依六十《华严》而弘教化,宗密则依八十《华严》而弘教化。此外,世亲造《十地经论》十二卷,为《华严经、十地品》的释论,为本宗所依论典。

贤首大师依《华严经如来出现品》制三时五教说,在前面已谈过,不再重复,现就华严教义主要内容略述如下:

(一)四法界:杜顺和尚依《华严经》立四法界,相即相容,重重无尽。一、事法界:界是分义,一一事法,有界限故。二、理法界:界是性义,无尽事法,同一性故。三、理事无碍法界:界有性分二义。盖理因事显,事依理成,理事交融,相得益彰。四、事事无碍法界:一一事相,大如须弥,小如毫末,得理法界之熔融,皆随理性而普遍,彼此不相妨碍。

(二)三观:杜顺和尚又于四法界立法界三观。一、真空绝相观,观理法界。万有事相,一一皆空无自性。万有既空,而空亦不存。必须泯绝念虑,无所住著。二、理事无碍观,观事理无碍法界,真空之理,具不变随缘二义。以不变故,一理湛寂;以随缘故,万象森罗。不变而随缘,理不碍事;随缘而不变,事不碍理。即理即事,非理非事,如水与波。三、事事无碍观,观事事无碍法界,一一事物,虽有大小精粗之分,而各各皆据全理而成。故一一事物,莫不具真理之全体。且事事随真理而普遍,真理亦普遍于一一事物中而无所分别。彼此互遍,互不妨碍,成为一大缘起。杜顺和尚说:此理超情离见,非世喻能说

(三)十玄门:智俨大师据杜顺和尚的法界观,创十玄门,法藏、清凉诸大师详加发挥,成贤首一家之言。一、同时具足相应门:如一室千灯,为九门之首。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事如理遍故广,不坏事相故狭,为事事无碍之始。三、一多相容不同门:由于广狭无碍,故一法遍多法,一多之体并存,但力用交彻故。四、诸法相即自在门:由此容彼,彼便即此;由此遍彼,此便即彼故。五、秘密隐显俱成门:由彼此互摄,故互有隐显。六、微细相容安立门:由此摄彼,一切齐摄,无有先后,亦无相妨故。七、因陀罗网境界门:因陀罗者,帝释天之珠网,珠珠互相辉映。此喻法法互摄,重重无尽。八、托事显法生解门:即知因陀罗网喻,便解一即一切之理。九、十世隔法异成门:十世,以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三三互具成九世,九世不出我人当前之一念,故曰十世。三世似有先后,故曰隔法,而事物实先后相成,故曰异成。十、主伴圆明具德门:由一一事法,皆互遍互融,故随举一法,即便为主,余则为伴。主伴依持,而无障碍,故曰圆明具德。《华严经》云:华严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此之十门,随取一门。即具十门。十十互具则百,百百互具成千,千千互具成万。无尽重重,重重无尽,法界缘起,法尔如是。

(四)六相:六相见于《华严经、十地品》,智俨大师取之以补益十玄,使十玄由繁而简。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相。然法界同体,本无异相,由法入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多无碍。一、总相:一即是多为总。谓一真法界之体,能具多种差别,如人身,能具眼等诸根为一体,故云总相。二、别相:多即非一为别,谓理体虽一而有种种差别,为人身虽一,而眼等诸根,各各不同,故云别相。三、同相:义不相违名同。谓义虽有种种差别,而同一法界缘起。如眼等诸根,虽各有不同,而其一身不相违背,故称同相。四、异相:多义相望为异。谓种种差别之义同一体,而各适其宜,不相混滥。如眼等诸根,其用不杂乱,故云异相。五、成相:一多缘起和合为成。谓种种缘起之义,共成法界总相之体。如眼等诸根共成一身之由,故云成相。六、坏相:诸法各住本位为坏。谓诸法各各自住本位,则总相不成。如一屋,楹、柱、瓦、砖等,各自独立,即一屋不成,故称坏相。六相中,总、同、成三相,是无差别门;别、异、坏三相。是差别门,万物皆有此差别,无差别二义六相,事事之中,有十玄之妙理,六相之圆融,是谓事事无碍。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有什么信念能让自己坚持

有什么信念能让自己坚持

网友:有什么信念让自己能够坚持? 学诚法师:信念,要靠自己去寻找。在心灵的迷航中,不乏同样追寻生命真理的过来人为我们点亮的灯塔,但要靠我们自己静心凝神去观察、思考、抉择。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尤其需...

面对烦恼、迷茫、邪见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烦恼、迷茫、邪见我们该怎么办?

  编者按:你是如何对治烦恼的?你是如何对治迷茫的?   【原文】: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烦恼来菩提度,如是度者,是名真度。   《坛经》   【注释】:用正见、正气帮助自己从邪见、...

佛像是不是佛?拜佛像有什么作用?

佛像是不是佛?拜佛像有什么作用?

佛友问:佛像是不是佛?拜佛像有什么作用?   正亮法师开示:   在最早的那尊佛像,佛陀在三十三天,国王用毡毯做了一尊佛像,当释迦牟尼佛从三十三天下来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很恭敬地对它问讯并以右...

为什么选择佛教?

为什么选择佛教?

 全世界有很多宗教,为什么我们选择佛教呢?因为佛教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对六道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无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或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佛教认为对他们都要一样的关爱和慈悲。世...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号念到底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号念到底

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都不够了解自己,很难配药,我们也不是医生,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净土法门的原因。可不可以就一句佛号念到底?阿弥陀佛! 净界法师答:如果你的烦恼轻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

为临终昏迷者、聋人助念有用吗

为临终昏迷者、聋人助念有用吗

问:有人平素信愿念佛而临终中风失语,神识昏迷,此时,人为助念,还有作用否?如有作用,则本人已神识昏迷,不觉不知,作用何在?如无作用,则本人平素信愿念佛之功德,岂非唐捐乎? 印光大师答:念佛功德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