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佛教历史

东晋佛教始传九华山

佛教约于公元一世纪(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中国,传播地区以长安、洛阳等中原地区为主,波及长江中下游流域。三国时期传入吴地(今江苏、安徽)沿江一带,东晋时期始传陵阳山区(九华山时属陵阳山区,称九子山)。其传播的途径,除了由西域而到中原、江南外,还有经过海路到达吴楚的情况。“据史籍的记载看来,当时楚地佛教的传播比起中原,似乎更盛一些。”(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第81页)据明嘉靖《池州府志》、《九华山志》记载,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释杯渡至九华山化城峰(今九华街北)始建茅庵,庵曰“九华”。唐开元年间,朝廷赐额“化城寺”。清嘉庆《大清一统志·池州府志·仙释》载,安帝隆安五年,杯渡从安禅峰卓锡化城之址,始创道场,为开山之祖。

九华山佛教初兴于南北朝时期

从三国至两晋时期,江南地区的佛教渐有传播。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大力提倡佛教,南朝宋、齐、梁、陈各代帝王都信奉佛教。至梁代,梁武帝萧衍在天监三年(504)宣布佛教为国教,大造佛寺,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情景。时有僧人至九华山新辟道场。清陈蔚在《九华纪胜》中记述,梁伏虎禅师“天监初居九华……建道场于拾宝岩侧”。当时虎患盛行,自伏虎禅师来后,虎患始息,故其寺庵名“伏虎庵”。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朝廷赐额“圆寂寺”。?

九华山佛教兴盛于隋唐时期

隋统一中国后,致力于佛教的推行和传播。开皇十一年(591),文帝杨坚下诏:“于诸州名山之下,各置僧寺一所,并赐庄田”(《大藏经》卷四十九)。唐代中国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僧人相继进山开辟道场。据唐隐士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所载,九华山佛教圣地的开创者为古新罗僧人,世称“金地藏”,俗姓金,名乔觉。系新罗王族近亲。唐开元末(约719)渡海来华,至九子山(九华山)中,宴然独坐,苦行修持,一方善信,悉皆宗仰。至德初年(约757)山下长老诸葛节等捐款买下“谷中之地”,原为唐初僧人释檀号住寺旧址(即九华街化城寺),为金乔觉兴建禅居。在众人的努力下,盖起了一座台殿式的寺宇。“当殿设释迦文像,左右备饰。次立朱台,挂蒲牢于其中,立门楼以冠其寺。丹素交彩,层层倚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诸事不顺,是有冤亲债主障碍吗

诸事不顺,是有冤亲债主障碍吗

问:有时候我们修行不得力,有障碍,诸事不顺,是因为我们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和我们的祖先来找麻烦,有的人就主张做超拔。那么做超拔到底可不可以?管不管用?还有什么方法比超拔更好的呢?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首...

米面生了虫,应该怎么办

米面生了虫,应该怎么办

问:请问法师,米面生了虫,怎么办?扔了浪费,吃了算不算杀生?不得已的情况下杀了生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如果米面万一生了虫子,要妥善处理,尽量用一种护持生命的心理去做,小心翼翼地去做。 不要去杀生,你...

佛教五乘教法分别是哪五个?五乘佛法内容

佛教五乘教法分别是哪五个?五乘佛法内容

  乘是运载之义,譬喻诸佛教法犹如舟、车,可运载众生到达向往之果地。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依照众生的不同根机,将佛法分为五乘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依此五乘教法,运载众生从...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众生为何无法逃避生死轮回?

众生为何无法逃避生死轮回?

【原文】   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唐受诸辛苦。   《大宝积经》   【注释】   众生都在六道中不断的轮回,不断的生死,受尽诸苦,而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贪嗔痴三毒。贪是贪爱,...

是心包罗虚空万有,不是虚空包括着我们

是心包罗虚空万有,不是虚空包括着我们

【原文】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楞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