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有分在家和出家吗?

慧广法师:修行有分在家和出家吗?

  修行的根本是修心,因为主宰善恶等一切起心动念的是心。驾驭住狂妄的心,调控好散乱的心,约束好欲望的心才是王道。清本固源,断恶向善,改往修来,无有祸殃!

  修行其实就是一个颠倒自我的过程,去伪存真,正视自身的缺点,察觉致命的弱点,用谦卑的心态改造自我。同时保持自己的优点,持之以恒地贯穿一生,得意时不迷失,失意时不彷徨,时刻保持清明。

  在是非面前,虽不能行大善,但不可造小恶,善恶取舍朗朗分明,对未来存敬畏之心;对因果生深信之心;对自己抱负责之心。切不可逾越坠堕之崖,重趟业因苦海之界!

  至此,即知修行不分在家出家,只求随缘自在。

  若已现出家相,则依僧家本份,以清规戒律收摄身心,以惭愧之心受十方供养,念念以忏悔和报恩之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在清净伽蓝福地,法水洗尘,扫除心垢,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若未能童贞入道,且已成家立业,切不能妄想执着,抛儿弃女,以自私之心逃避责任。稍染苦恼,以看破为晃遁隐空门,都不是大丈夫所为,纵然落发,也只是为自私渡金。当以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心,于红尘中千锤百炼,既名修行,当无分别,若择外缘,还是分别!

  故知真修行者时时处处都是对境,在家出家都是迎来送往,吃饭睡觉。切不可在相上执着,当知身在何处都是道场,万不可头上安头,于心头之外再寻灵山!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说一大藏教无非破执

佛说一大藏教无非破执

问:佛教常言: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云何破除五蕴?且佛有佛之五蕴,乃至地狱、饿鬼、畜生、亦各有五蕴,岂不互相抵触乎? 倓虚大师答:善哉问。按古德有答者曰:破相不破法是。然以理细推之,不破法,亦不破相,...

体会当下就可以“万事休”的法门

体会当下就可以“万事休”的法门

  编者按:生活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万事休好似痴人说梦。对于平常人来说,什么时候才算万事休呢?是不是只有到了生命的终结时才算万事休?   【原文】:若教有意千般尽,才觉无心万事休。   《金刚...

毗耶娑问经

毗耶娑问经

毗耶娑问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阿踰阇强伽河岸,与大比丘众俱。彼比丘众,所作已办尽一切漏,无有障碍离有不退,勤为禅诵跏趺而坐。随何处坐,有在地处,二人相随如法语论,群行如鹅、如鸳鸯者,有在空舍...

为什么和尚也需要和时代同步

为什么和尚也需要和时代同步

问:和尚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什么和尚也需要和时代同步?和尚不是吃苦念经的么?为什么现在和尚的待遇比公务员还好,和尚还需要考大学?需要文凭,需要地位?真是神奇的国度了现在好多人求神拜佛都是都给寺庙捐钱什么...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问: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只是名词上的不同? 中台禅寺答:初心是初发心,初初发菩提心,开始修行学佛就称为初心,又称为发心菩提,好像初一的新月,黑暗的部分多于光亮,此时因刚开始发...

念佛时不好的念头经常浮现,该如何去对治

念佛时不好的念头经常浮现,该如何去对治

问:末学在念佛时经常妄想纷飞,而且淫欲心很重,不好的念头经常不自觉地浮现,自己控制不了,该如何去对治? 答:无量劫来吾人不得解脱三界生死轮回,正因有妄想。而妄念中最重的即是贪淫、瞋恚、嫉妒、傲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