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学佛后,是否需要尽量放弃世间的人际

问:学佛后,是否需要尽量放弃世间的人际关系和感情?

  索达吉堪布:为了受持清净的戒律,该放时也应该放下。但所有人情是不是都要放弃呢?作为修行人,这是不一定的。否则,就像《二规教言论》中所讲的一样,不懂知恩、报恩的人,就像尸体一样,所有天尊、护法神都会抛弃他。所以,也没有必要这样!

作为佛教徒,也应经常回忆学佛之前、学佛之后、乃至现在,哪些人对自己有恩德。若能报答,则尽量报恩;若实在不能报答,也要有感恩之心。当然,因为前世因缘不同,有些人有美好的前程,各方面都超越亲朋好友,有些则不一定。但不管怎么样,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凡是对自己有恩德的人,都要关注、关心,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对自己很不好,经常欺负、抛弃自己的人,作为大乘佛教徒,也不应该记在心中,而应学会忘记。

——《修心利刃轮讲记》

 

点我:

相关文章

济群法师: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济群法师: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发心皈依时,三宝才刚刚在心中播种,若无进一步的呵护和灌溉,这株萌发不久的幼苗很快就会停止生长,甚至逐渐枯干。倘若三...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3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3

  大师本来不喜欢眷属,所以没有出家徒弟。但是渴仰亲近他,反复承他训诲,深沾法益,在家二众,不可胜数。那出家的伴侣,除了与谛老法师最相契合的莲友外,另有久承摄受,饱餐法乳,却仍然以莲友相待的,过去...

《百业经》:(81)大施主  愿力成熟无人可胜

《百业经》:(81)大施主 愿力成熟无人可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灵隐寺·大智度论里的故事·玉女卖弄妖艳

灵隐寺·大智度论里的故事·玉女卖弄妖艳

  释迦牟尼当年坐在菩提树下时,魔王很担忧,乃派出三位玉女来。第一位名叫乐见,第二位名叫悦彼,第三位名叫渴爱。她们走前来现身,搔首弄姿,摆出各种媚态,企图诱惑这位菩萨(因为尚未成佛)。在这种情状下...

最简单施食,无法想象的饿鬼饥苦

最简单施食,无法想象的饿鬼饥苦

最简单的施食法:六字大明咒施食...唵(ong)嘛(ma)呢(ni)叭(bei)咪(mei)吽(hong)丹真绒布上师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时,念诵观音菩萨心咒数...

净空法师:教你看得淡,不是教你不负责任

净空法师:教你看得淡,不是教你不负责任

日常生活当中要看得淡,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愈淡愈好,将来往生的时候,没有牵挂,没有累赘,这才能得自在。教你看得淡,不是教你不负责任,不负责任,那又错了,你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