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学佛后,是否需要尽量放弃世间的人际

问:学佛后,是否需要尽量放弃世间的人际关系和感情?

  索达吉堪布:为了受持清净的戒律,该放时也应该放下。但所有人情是不是都要放弃呢?作为修行人,这是不一定的。否则,就像《二规教言论》中所讲的一样,不懂知恩、报恩的人,就像尸体一样,所有天尊、护法神都会抛弃他。所以,也没有必要这样!

作为佛教徒,也应经常回忆学佛之前、学佛之后、乃至现在,哪些人对自己有恩德。若能报答,则尽量报恩;若实在不能报答,也要有感恩之心。当然,因为前世因缘不同,有些人有美好的前程,各方面都超越亲朋好友,有些则不一定。但不管怎么样,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凡是对自己有恩德的人,都要关注、关心,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对自己很不好,经常欺负、抛弃自己的人,作为大乘佛教徒,也不应该记在心中,而应学会忘记。

——《修心利刃轮讲记》

 

点我:

相关文章

道证法师:她的慈悲和无我的真理相应,自然会感应

道证法师:她的慈悲和无我的真理相应,自然会感应

在这里,可以向大家说一件真实的事情,给大家作参考——在上海,有一次发生一个大火灾,一大片相连、木材盖的房子,都烧掉了,但是其中唯独有一间房子,火烧到那里,就自动跳...

父亲临终前,我跪诵《金刚经》渡父

父亲临终前,我跪诵《金刚经》渡父

我父亲是中医大夫,一生为人善良,但是脾气不好,在年轻时,晚间不论几点,深更半夜的只要有患者敲家里的门,父亲没有任何条件立即起床,去患者家里诊治疾病,而且不收钱。父...

体慧法师:严持戒律 观照自心

体慧法师:严持戒律 观照自心

体慧长老江心寺2月18日开示 台湾宝岛慈光寺体慧长老开示  今天受的戒就是出家人的戒,是最重要的,是成佛之法,解脱之法,做菩萨的大法,是了脱生死,...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三、中国佛教之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三、中国佛教之

三、中国佛教之被限性与展开性 此一特殊形态之形成,不用说,一是顺应中国语言的思惟形式,而展开了一种迥异印度的思想特色。而同时又综括了中印两种特异的精神内涵,开...

其它: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其它: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编辑:李明友 来源:南普陀在线 内容提要:本文以二十年代关于宗教问题的争论为背景,论述了太虚大师有关宗教、佛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国佛学的特色...

宣化上人:想供养师父,但不知供养什么?

宣化上人:想供养师父,但不知供养什么?

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341.问:上人曾说,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为何极乐世界亦是重男轻女?宣化上人:为何生于西方净土名为极乐世界?因是永乐无苦,不像世间之乐极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