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升华的感情就成为慈悲,慈悲是不要报偿

◎菩萨长在生死中修菩萨行而能广利众生的三本领--

(1)‘坚定信愿’。

(2)‘长养慈悲’。

(3)‘胜解空性’。

◎‘法不孤起,仗缘乃生。’

◎升华的感情就成为慈悲,慈悲是不要报偿的,不要报偿的感情就是智慧。

◎人可以凭著他的意志,决心及今生的行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彻底的自由(涅槃)亦会带来那个彻底的生命。

◎引火的燃料断绝,火即熄灭,这就是‘涅槃’。它意味著「退去’或‘熄灭’,并不是火移向他物,而是火本身的止熄。

涅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熄灭的是什么?那只是有限‘自我’的界限。从反面讲,涅槃是一捆‘我欲’木柴的燃尽,一切抑制无限生命的事务悉已消灭的状态。从正面讲,涅槃就是无限生命的本身。

◎就形上学而言,涅槃指所有苦痛的止息。就心理学而言,涅槃是弃除自我观。就道德(伦理)学而言,涅槃是贪、嗔、痴三毒的涤除。

◎佛陀说:‘是大喜悦!朋友们!涅槃是大喜悦!’

 

点我:

相关文章

《感应篇》: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

《感应篇》: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就像人身的影子,跟定那身体一样,不曾差了些。这四句,是一篇的大主意,后面许多说话,都该括得尽。【故事】清朝崇明岛...

【天人】什么是天人?天人修行吗?

【天人】什么是天人?天人修行吗?

天人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  天人,又称天众,音译为提婆,指住在天界的有情众生。天道为轮回中的六道之一,天界又分色界天和欲界天,持守五戒能于后世保有人身,不堕恶道之中;若再加行十善业者,死后将生欲界...

陈永革博士:明末佛教戒律的复兴及其理论诠释

陈永革博士:明末佛教戒律的复兴及其理论诠释

明末佛教戒律的复兴及其理论诠释 内容提要:明末佛教戒律的复兴以菩萨戒为主导内容。其思想立场并非出于传统律宗以律解律的单一立场,而是多元分化、多头并进,既重大...

富了施,施了富

富了施,施了富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为财而日夜操劳奔波,更有的要钱不要命。虽说世道不是金钱万能,但没有钱可是万万不能的。可知钱财对于人是何等的重要,正因为如此,倘...

学愚教授:学愚教授谈佛教戒律的时代意义

学愚教授:学愚教授谈佛教戒律的时代意义

学愚教授谈佛教戒律的时代意义 编者按:2013年10月30日-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