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受苦多久?决定在于自己


有一位高僧酷爱陶壶,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他都会前往鉴赏,如果中意,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最中意一只龙头壶。一日,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他拿出这只龙头壶泡茶招待他。朋友对这只茶壶赞不绝口,观赏把玩时一不小心将它掉落到地上,茶壶应声破裂。

  高僧蹲下身子,默默收拾这些碎片,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事后,有人问他:“这是你最钟爱的一只壶,被打破了,难道你不难过吗?”高僧说:“事实已经造成,对碎壶留恋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寻找,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有位妇人向禅师诉说着过去种种的不平:“我会如此难过是因为那个人实在太过分了......”

  禅师回答:“嗯!你的境遇的确悲惨。但你的痛苦难道不是你自己的想法造成的吗?你想一想,那个人和那些事都已经过去,你现在的痛苦又从何而来?还不是因为你自己紧抓着过去不放,不是吗?对方也许只伤害过你一次,你却在心中一而再、再而三,反复想着,好像已被伤害过千百次似的。想想看,他都已经伤害你了,难道你还要对他念念不忘吗?或许你的遭遇真的很悲惨,但真正痛苦的本源还是你自身啊!如果没有你自己情绪的支持,没有你给身体内的痛苦以能量,这些痛苦又怎么会继续存在呢?”

反思:

  也许,昨天你跟同事吵了一架,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再想到这个人以前对你的所作所为,心里更是生气?然后,你开始想要是过会儿遇到他,你该怎么做?不理他?还是给他一点颜色?

  你继续想,若是他也还你颜色该怎么办?你要跟他硬拼吗?你甚至想到以后,你要怎么修理他。总之,你从过去想到未来,始终带着愤怒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其实就是抱着无益的烦恼不放。提得起,放得下,才是让自己活得轻松的人生态度。我们是唯一能决定自己要受苦多久的人。放下痛苦,就能轻松自在。既然决定权在自己,为什么我们总要让自己苦上个十天半个月,甚至好多年还不肯“放下”呢?

点我:

相关文章

虚云老和尚弟子火化自己,震惊世人的传奇事迹

虚云老和尚弟子火化自己,震惊世人的传奇事迹

  虚云老和尚弟子火化自己,震惊世人的传奇事迹    仁禅法师讲公案  民国期间,虚云老和尚有个弟子叫具行和尚,也叫日辩大师,原来是云南人。因为家贫,就去虚云老和尚的鸡足山祝圣寺做事。  后来他二...

佛教故事: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佛教故事: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有一次,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时,看见一群孩童在路旁嬉戏。他们聚集沙土造成房屋和仓库,并以土做米,储藏在他们制作的仓库里。  这时候,有一个小孩,遥见佛来,生起布施心,捧着沙土做的米供养给佛陀...

《百业经》:一只孔雀愿力成熟转生孔雀

《百业经》:一只孔雀愿力成熟转生孔雀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有一种心意,是尽力帮助他人能离苦得乐

有一种心意,是尽力帮助他人能离苦得乐

  我们的第一、第二诊察室是相连的,有一扇门互通。有一天,看到一位乳癌五十多岁的妇人,她幽幽地啜泣。因为有种药物,劳保局还未能通过给付,她感觉到经济及疾病的压力,忍不住哭了。   当时二诊另...

佛教故事:老比丘谈笑为佛所诃

佛教故事:老比丘谈笑为佛所诃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正当佛陀在为天人、国王及大臣、百姓等四众弟子开示佛法时,有七位远道而来的婆罗门长老突然出现。他们一到精舍,便恭敬地向佛陀问讯顶礼。  婆罗门长老禀告佛陀:‘世尊,我们虽...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七:安忍求和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七:安忍求和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东胜身洲一国王时,当时有个梵施王因不具备如身洲王一般威力,故而常常对他所拥有之荣华富贵生起嫉妒心与嗔心,而身洲国王则一直以慈悲心爱戴他。有次梵施王率四种军队向身洲王大举进犯,身...